分享

人的人格特质大多来自童年早期的依恋模式

 新用户1635R2Ak 2021-08-17

        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大多来自童年早期的依恋模式,然后如影随形的被复制在其他的关系中。如果一个人生命早期没有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他会建立起一种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些人总是习惯性的讨好对方,有些人总是习惯性的控制对方,无论讨好型人格还是控制型人格都来自于童年早期的依恋模式。
        讨好型人格和控制型人格都不同程度的经历过被抚养人过度的束缚控制,缺少被看见,甚至被情感勒索,被道德绑架。他们在控制和束缚中长大,他们会无明的感到愤怒,受伤,恐惧和无力,他们既没有能力建立起健康的应对机制,又不懂如何发展健康的关系。在未来的关系中也会是讨好与被讨好,控制与被控制的模式。
       

        当一个儿童不能自主地控制他的行为,自主的管理他的意志,有人成人后不但容易受别人的控制,并且容易遇事依赖他人。他们一直在照顾别人的情绪感受,用一种迎合的姿态来换取无力的稳定与安全,他们会习惯性的讨好以获取认同。讨好付出的背后实质是为了积累道德积分来换取对他人的控制。所有关系中的过度讨好和付出一定会使关系的天秤失衡。
        当一个儿童被抚养人过度的束缚控制,缺少被看见,也会让一些人生出另一种类型的防御机制。他们倾向于最大化的控制身边的资源,包括关系,以获得生存机会。亲密关系里打着爱你的幌子贬低你的价值,侮辱你的喜好,甚至践踏你的人格,或者关系中莫名的忽视冷落你,对你不理不睬,或者恶意的心理暗示,这像一种精神暴力,更是一种隐形控制。       
       

        来自于亲人或伴侣之间的隐形控制真的很可怕,像一把不见血的刀,伤人于无形。被隐形控制的人往往很难觉察,他们会不自觉的自我怀疑,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卑微,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当关系中不断被贴标签,被贬低,被孤立,让你变得卑微,开始自我否定,请勇敢的叫停。
        讨好与被讨好,控制与被控制存在于各种关系中,亲子关系中的隐形控制为孩子未来的关系定下基调。每一个被伴侣控制的人都不是第一次被控制,其实在原生家庭里已经训练好久了,每一个讨好伴侣的人也不是第一次讨好,其实在原生家庭里讨好已经开始了。精神控制必然是吸引来的,就像一个酗酒的父亲的儿子,虽然意识上不识同父亲,但为了行为上认同父亲来表达对父亲的忠诚,多半也会酗酒一样,一个强势的妈妈会培养一个强势的女儿,一个遭受过家暴的妈妈的女儿因为对妈妈的潜意识忠诚,会吸引一个有家暴倾向的男人。
       

        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父母,让孩子分分钟想离开家,可离开家后他们还会不停的道德绑架。有些一边说爱你一边又贬低,否定,嫌弃你的伴侣,真的会把你催眠成一个缺乏自信自我感很低的人。当亲子关系失衡,做父母的要反思,当亲命关系失衡,去觉察自己的童年就已形成的人格类型。
        关系中一旦对方让我们反复陷入一种内耗,或者在关系里感受到痛苦,去觉察双方的人格特质。有可能是你的人格在控制你,索取你,定义你。不觉察自己的人格,不去成长改变,再怎么努力都还是活在自我圈禁的牢笼里。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就已形成的人格。【稻生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