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一缸水传奇

 风行阁影像 2021-08-17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2015-11-02 11:15

  徐均生

  鬼子的小队长带着五个鬼子一个翻译官进张家村扫荡,渴得四处找水喝,结果找不到一点水。鬼子把三十多号老百姓赶到打谷场上,还把张家老人推倒在地,用剌刀顶住老人的脸膛,叽哩呱啦一番。汉奸翻译官当即作了翻译,“太君问你,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水?”

  张家老人面对翻译官,面不改色心不跳。鬼子的小队长气得哇拉哇拉地骂了一通,还从村民中抓出一位男孩,用刀凶狠地抵住男孩的胸口。翻译官说:“你们听好了,不说出有水的地方,就把这男孩杀了。”村民脸色铁青,拳头捏得紧紧的。

  翻译官又说:“从现在开始倒数,如果还没人响应,这男孩就死拉死拉的有!”“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

  “等一等。”张家老人大声地说。

  翻译官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老汉,你说了,这男孩就没事了。”

  张家老人说:“你们放了村里的人,我就说。”

  翻译官便对张家老人说:“好你个老头,但我要知道你的话是真是假。”张家老汉让翻译官附耳过来,告诉翻译官一个绝世秘密:张家老宅基的后院埋着一大缸水,来历充满了传奇。

  翻译官大喜,跟鬼子小队长耳语一番,鬼子小队长眉开眼笑。

  唐朝末年,外族入侵中原,张将军奉命出征,不料,数千官兵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要地。时值百年一遇的干旱,已经连续数天没有水喝。队伍中已有多人被渴死。张将军心急如焚,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里,跪倒在地,面对苍天,歃血发誓:“苍天啊苍天,请赐我一碗水,我张某一定杀退侵敌,保家卫国!”

  这时,一位老汉含泪走近将军,引他进入自家后院,挖地三尺,掀起一个盖子,出现一只大缸——那是一缸清澈的水啊!

  将军当晚亲自挑选一千精兵,给每人一碗水,亲率这些精兵强将,乘黎明前的黑暗,一鼓作气杀将出去,杀得敌军片甲不留。将军凯旋,不久,被提升为兵部尚书。

  尚书解甲归田后,亲自在老家的后院埋下一只大水缸,而且还采取了保护水缸不受损坏的种种措施。在大雪封山的时候,尚书对家人下令:

  “去深山汲泉水,要没有污染的,要最原始的。”尚书知道这种水可以贮藏上千年。

  尚书临终前给长子留下家训:“在万不得由的情况下才能动用这缸水,而且必须是那些为国为民效忠者!”

  这一大缸水的秘密,经过一千多年终于传给张家老人了。

  鬼子放了村里的人,让张家老人带路,前往张家老宅基。老宅基离村里有些路,在山脚下,长满了杂草和小竹。

  张家老人带着鬼子们来到老宅基的后院,找到确切的埋缸位置后,鬼子们用锄头铁锹挖个不停,挖到四尺深的时候,挖到了木板。由于木板很长,无法动弹,只好挖出一个九尺见方的大坑。

  鬼子好不容易把木板一块块搬掉,又发现下面是用桐油浸透过的枕木,每一根都是八寸见方九尺长,和大缸四周竖着的枕木钉成一体,如同一个枕木房子似的。他们弄开中间的几根枕木后,就露出了一只大约直径七尺半、高九尺的大缸。缸的顶部还盖着用竹篾编织成的盖子。掀开盖子,一大缸清澈的水,就展现在眼前了。缸里的水凉嗖嗖的,寒气逼人。

  鬼子们高兴得哇拉哇拉地大喊大叫,又大口大口地喝水,张家老人见他们水喝得差不多了,便对翻译官说:“我们老祖宗官至兵部尚书,他绝对不可能守着一大缸水过日子的。”翻译官的眼睛忽然亮亮地说:“你是说缸里面有名堂,有珍宝是吧。”张家老人点了点头。

  翻译官当即对鬼子小队长说了,鬼子小队长大喜过望,连忙挥手让鬼子进缸去,鬼子们一听说里面有珍宝,争先恐后地一个个跳进缸里,翻译官也不示弱,也跳了进去。

  鬼子小队长在外面看着,左等右等,还不见出来,就拔出刀对着老人,喝道:“你的,他们的,珍宝的,统统的上来!”老人眼睛盯着鬼子小队长,突然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猛地朝鬼子小队长的脸上撒去,鬼子小队长措手不及连忙躲避,老人一个扫荡腿把鬼子小队长扫倒在地,又飞起一脚,把鬼子小队长手里的刀踢飞了。

  鬼子小队长这才突然清醒过来,嘴里叽哩呱啦叫着,就要对付老人。老人也不怕,摆好架势,迎接鬼子小队长的挑战。就在这时候,村民们赶来了,把鬼子小队长团团围住,一顿乱棍打死。

  跳进缸里寻宝的五个鬼子和那个翻译官,沉落在缸底,再也没有起来。可能缸里的水太冷,加上鬼子们刚才挖坑时出了大汗,跳进缸里寻宝,没过多少时间,他们就抽筋挣扎,动弹不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这只大水缸和那些枕木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陈列在大厅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