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一个让下属又爱又怕的领导?三招教你达成权威与爱戴并存

 老王r3bwfkume5 2021-08-18

混迹职场,领导难做,希望获得下属的爱戴,同时也希望下属能够令行禁止,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很多人都对此都感到很困惑。管的严厉了,压力下的反弹是必然,松散管理有可能让下属恃宠而骄,令不能行,禁不能止。

这种状态很多管理者都会遇到,其实想获得下属爱戴同时,又在下属面前有足够的威严,关键在于以下几点,我们来逐步分析。

首先,如何让下属产生“畏上”心理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理解为“秩序原则”,其中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威成于礼,官场的礼仪繁多,等级森严,基本都是为了维护上司权威,震慑下属。为尊者讳,这是规矩,不能冒犯,无形把管理者位置抬高,给下属造成一种心理上无形的压力。

②制度管人,在管理中有理有据,执行时有迹可循。底线绝不允许随意触碰,作为一个制度良好的维护者;

③自我秩序,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保护色”也不相同,让别人知道与你相处的秩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上下级之间总是存在博弈,但绝不允许掀掉棋盘;

2.杀鸡儆猴效果最好

作为管理必须能“打”能“放”的手段。做事出众的人可以表扬树立标杆,不服从管理的也绝不姑息,适当的露出獠牙,才能达到更好的震慑效果。

大多数职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也很容易有代入感,看到别人的“下场”,自己必然也会有所收敛,这是下意识的行为,更是人的本能,应用的好,自然能够让下属畏惧,也是管理者经常使用的手段。

3.做好裁判员的角色

职场竞争时刻存在,只要抛出“诱饵”就必然有人会上钩,在此期间做好“裁判员”的身份,下属必然能够明白自己该如何做,至少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会维护“裁判员”的权威。

职场人的行为准则是趋利避害,总是希望能够有“裁判员”的助力,获得更多,失去最少,尤其是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也可以把这个“裁判”的身份,理解为制衡,权威无形中就已经树立起来了。

其次,如何让下属产生“亲近”心理

1.营造相对公平的环境

成熟的职场人都明白,现实中没有真正的公平,但是作为管理者必须要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在营造这种公平的环境时,无形中就会得到下属的爱戴。

营造公平虽然明眼人知道,这是假象,但是在营造的过程中必然也是俘获大多数人下属心的时候,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收获最大的利益。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就像人们常说的,唯有太阳和人心不能直视。混迹职场,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看破不说破,心里清楚就好,有时允许下属犯错,只要在规矩内,能抓能放得以放为主。

毕竟没人希望自己犯错,更不会有人希望自己的内心的活动被人看穿,懂得处事的智慧,下属才更愿意透露自己心声。

3.善于利用“小人”来维护自己

混迹职场,所有的人都讨厌“小人”,因为这类人会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就像人们常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很多领导为什么会重用“小人”,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①“小人”作为监督者,必然尽心尽力,因为他们的特点就是搬弄是非,把小事情放大,从中获取更大的好处,利用“小人”排除异己。

②“小人”就像抹布一样,可以用来擦灰,当然也可以随时丢弃,用“脏”了,那就扔掉,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而且还能够“废物利用”,把“小人”当作“炮灰”来显示自己的“明察秋毫”。

最后,如何做才能够两者兼顾

1.刚柔并济,暖人心

刚柔并济,就像强势的人,也有自己脆弱的一面。让下属知道自己强势的一面,也要表现出温柔的一面。领导平时的强势,偶尔的温柔,更容易暖人心。

这种感觉是利用心理学中的反差感,就像领导日理万机十分忙碌,但是能记得下属的生日,哪怕是一条信息都会起到很不错的效果。因为想象不到领导这么忙,还能记得自己的生日,这就是一种反差。

2.向下兼容,获好感

向上兼容难,向下兼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大的领导越和蔼可亲,越小的领导,越严厉一样。其实无非是维度更好,懂得向下兼容。

向下兼容更容易获得好感,这相当于“降维打击”更容易俘获下属的心,给下属一种亲近的感觉。就像有些下属很幼稚的想法,但是领导却会认真倾听一样,无形中也就调动起来了下属的积极性,更赢得下属好感。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维度,才能做到“降维”。

3.德才兼备,得信服

有德无才,下属只信不服;有才无德,下属不服也不信。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总是能够容忍对方的蠢笨、反应迟钝,但无法原谅对方的人品不行。

作为管理者,人品的好坏必然决定下属是爱戴,还是敬而远之的先决条件。所以德行是作为管理者的必修课。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并非所有的管理者业务都能超越下属,但必须要有才华。加之德行的配合才更容易让下属信服,这是必然的现象。

结束语

做一个让下属又爱又怕的领导,看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做起来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很多人都在这样做,只是有些人利用的是手段,有些人用的则是处事的智慧。道理都懂,但做起来是否恰到好处,那就因人而异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易行难”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