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与学生沟通前先做好哪些工作​——沟通的细节(12)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08-19


图片选自网络

教师与学生沟通前先做好哪些工作

——沟通的细节(12)

      前边我们说过,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那么在沟通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我们不妨也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叫“先处理感情,再处理事情”。
      在《与学生沟通,比“艺术”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文章链接)一文中,我把教师的个人魅力放在了各种沟通技巧的前面,其实就是出于“先处理感情,再处理事情”的考虑。教师如果在专业上不能使学生信服,人格上不能使学生佩服,那所有的“艺术”都是苍白无力的,起不到任何作用。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必须具有人格魅力(如果做不到,最起码不能有负面印象),这是沟通的重要前提(当然,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负面印象”而进行的沟通除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了解与尊重。
      了解学生是与学生沟通的基础。
      沟通之前,教师应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其同学、教师、家长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等),在家中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学习成绩和健康状况,能力、兴趣、特长等等。
      了解了这些信息,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就有有的放矢,采取适合于这名学生的沟通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和个人条件比较差而产生歧视心理,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不能因学生家庭优渥,拥有特权而心生谄媚,这是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二是理解与宽容。
      教师找学生沟通,一种情形是教师按照自己的规划,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另一种情形是教师发现学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需要找他谈心。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尤其是当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时候。
      塞缪尔·斯迈尔德说:“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不如说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导致他们堕落。”足见教师的宽容之心是多么的重要呀。
      教师对学生有了理解和宽容之心,才能够从外在到内心接纳和包容学生,才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有利于避免师生疏远对立化解师生矛盾,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平等与民主。
      在沟通之前,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理念:平等与民主。
      教师有了这样的理念并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之中,才能和学生“亲如朋友”“亲如一家”,才能与学生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才会讲真心话,并对老师的话由“不抵触”到“洗耳恭听”,最后才有可能到“心悦诚服”。
      有人说:“权力的威信令人畏,叫人不敢违;能力的威信令人敬,使人不能违;情感的威信令人亲,让人不愿违。”教师只有拥有并践行平等与民主理念,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老师,教师也才能产生“情感的威信”,换来学生的“不愿违”。

      总而言之,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做到了解与尊重,理解与宽容,平等与民主,用一句话说就是——先处理感情,再处理事情。

  2021年8月18日夜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