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疫情期间不远游,乐立八组别样秀II瓦秀丽(贵州省)

 国际诗歌网 2021-08-19


疫情期间不远游,乐立八组别样秀

瓦秀丽(贵州省)


         
疫情期间不敢出去旅游,假期就只能在兴义周边玩一玩了。某日,顺着万峰大道驱车来到“徐霞客广场”附近,刚要右转进“万峰林”景区,先生说:“这里来过百把遍了,我们换个地方走走吧?”
          
向左转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兴巴公路”,这是去巴结的老路,道路干净整洁。记得二十多年前我来过一次,那时候道路还没有硬化,车辆驶过尘土飞扬。我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停下来喝水,先生抱着他心爱的烟筒下了车。抽水烟筒是先生的一大爱好,为此我常常调侃他,说烟筒是他的“小老婆”,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只要屁股一坐下,就要抱在怀里吸,抱烟筒的时间,比抱老婆的时间还要多。
         
先生抱着烟筒来到一户人家,打算要点烟筒水。“快来坐,来喝水。”树荫下一位满脸堆着笑的老人,热情地站起来打招呼,只见他笑容可掬,皱纹慈祥蜿蜒,让人倍感亲切。
         
迎面是一座非常别致的三层小楼,门口端坐着两只石头狗,显得威武气派。在农村狗有看家护院的作用,许多人家都爱养狗。院子很宽敞,右边是一个大鱼池,左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十分茂盛。树叶密密麻麻的像一把大伞。老人端来椅子,我们坐在树荫下一边喝茶一边乘凉,有着树荫的庇护,正午十二点的高温显得不那么强势了。我闭上眼躺在摇椅上,真实地体验着,闲着晒太阳的慢生活节奏。
          
老人也喜欢抽烟筒,拿出了他的烟点燃,开始咕噜咕噜地吸。男人与烟,有种妙不可言的不解之缘。老人告诉我们这里是乐立八组,布依语中“乐立”的意思为谷地水田多。老人姓李,名长顶。是一名退休干部,来这里居住快二十年了。他告诉我们,他家搬来这里之前大多是瓦房、平房。如今,宽阔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一栋栋小洋楼,鳞次栉比。这栋楼房平时就他和母亲居住,爱人住在城里,孩子在贵阳上班。我说这么大的房子只有两个人住,太浪费了,这里离景区近,环境又好,可以开家民宿。老人说,村里面正在策划。将对55户村民庭院进行改造、立面改造和内部装修,他家也在改造范围内。
        

从他口中我们了解到:乐立隶属于万峰林街道,村里有三千多人口,有汉族、布依、苗族。分为十二个组,下面六组,上面六组,其中有两个组是巴结移民搬迁过来的。八组姓耿的人家比较多,有88户,除此外宋姓陈姓也比较多。他们的祖先从江西迁徙到遵义,又从遵义迁徙到乐立,至今有十一代人,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当老人听说我们是来游玩的,告诉我们,他家后面有一座山,叫云盘山,山上风景不错,可以去看看。
          
我们沿着老人所指的路线,不一会就来到云盘山的山脚。穿行在林间小道,山路崎岖,但不难走。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挡住了阳光的照射,山风习习,感觉特别凉爽。走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一歇,路旁红彤彤的像珍珠似的小酸泡,顺手摘一把,吃一口嘴里酸甜酸甜的。
         
途中遇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他朝我们礼貌性地微微一笑。我们向他询问去山顶还有多远?他说十几分钟就到了,并热情地为我们带路。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得知他就是乐立八组的村民,叫耿仲民,2000年考取黔西南州兴义师范学校,现在在兴义桔园小学任教。耿老师很健谈,他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点东西。他说:“在我们这里,地位最高的不是有权人,也不是有钱人,而是有知识的人。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空就对本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搜集民风民俗资料、动人的传说故事、家乡的变迁史、良好的家风家训…看得出他很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文化建设很重视。
         

在山上我们发现了一盏路灯,杆高四五丈,杆下草丛中有几支未燃尽的蜡烛。耿老师向我们讲解道:这盏灯叫“玉皇灯”。“点玉皇灯”民俗已持续60余年,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农历的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又称为“天诞节”每年从正月初九这天出灯,叫做“亮龙”,持续点三十三天,点灯人一般由年老、德高望重者掌灯。正月初九日立灯杆,点玉皇灯。左右各点灯18盏,顶端点红色玉皇灯一盏,一直点至正月十五。
          
很快我们来到了山顶,站在海拔1200多米的云盘山顶上,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下,四周的景物尽收眼底。远处的村舍、道路、田地,还有那一座座重重叠叠的峰林,犹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我们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先生赞叹道:“换一个角度看万峰林,别有一番情趣。耿老师说:今后要在山上建一座“观景台”,游客可以爬爬山,拍拍照,既锻炼了身体,又能观看美景。我说:这样的话我们不用去远方,也能尽情享受美景了。
         
下山后,见天色还早,我们顺道去村里逛了逛。三三两两的村民,有的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有的坐在树下闲聊。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满地晒的是红辣椒很是耀眼。两个年仅古稀的老人正在折“金元宝”。院子里的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家庭环境整洁优美,房屋周围及阴沟无垃圾、无污水、无乱堆乱放现象。
          
来到路口,突然听到有人叫先生的名字,一看是他的一位老朋友,名字叫周安林。他家是八组的。听说我们要回去,他热情地挽留我们,说组里有四口井,不妨去看看。四口井?我有点惊讶。一个村有四口井不稀奇?但一个组有四口井,我很好奇。随着自来水进入各家各户,水井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符号、脑中的一个回忆,我很想去看看。
         
他叫了一位朋友和我们同行,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离他家不远的第一口井。老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洞,洞口呈半圆形。用石头围着洞口砌了一圈,上面是一堵高高的红砖砌的围墙。洞口有一条向下的石阶,一米左右宽,几十米长的样子。走下去,一股清凉气扑面而来,好舒服。同行的宋正启说:“我就是喝这口井水长大的。这口井水,很少有杂质,煮沸后无半点污垢。从山上干完活下来,再喝上一气井水拔凉拔凉的,不一会儿就神清气爽了。”我问这口井叫什么名字?他说没有名字,我们叫它“乡井1”。
         
近挨着还有一口“乡井2”,像一个大写的“V”字。三面都用石头砌成,上面用水泥砖加高。石阶一人下去刚好合适,水淹至石阶处,感觉挑也挑不完。周安林说,虽然现在再也不用早起挑水了,但还记得以前挑着水桶,来到水井旁舀上清澈的井水,把水挑回家去的情景。站在井旁,我仿佛听见了扁担吱扭吱扭的声音。
          
过去不远就是“乡井3”洞口很大,呈敞开式。表面上看起来像一圈死水,静静的,水淹至石阶处,看到里面有红色的小鱼在游动,四周用绿色的铁丝网围住。宋正启告诉我们,没有人投放,也不知道这些鱼从哪里来的。这种小鱼一般是吃苔藓、小虫的之类的,生活在水井里正合适。
         

穿过一条绿荫小径,眼前出现了一潭水,水清澈见底。这就是 “乡井4”,水井是露天的,说它是井,我觉得更像一个水塘、一个游泳池。井的四面用石头砌了一个大圆圈,像个大圆盆。周围栽满了树,像是一层天然的绿色屏障。站在井边,花和草倒影在水里摇曳着,给人一种幽静神秘之感。我想如果七仙女看到这么美的地方,也会忍不住偷偷溜下凡来,在这里洗澡戏嬉呢。
          
四口井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水质甘甜。宋正启无比自豪地告诉我们,在这里,吃水不愁,村里人自古吃的水不是河水,而是干净卫生的井水。我想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带一个水壶,爬完山再舀点井水带回去泡茶,味道一定不错。
        
宋正启说,如今虽然喝上了自来水,靠肩挑手提的岁月已成为历史,但这四口井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畜饮水,各项日常生活、浇灌农田都离不开井水。四口井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勤劳和智慧,对恶劣环境的坚贞不屈。它们像父母一样,默默地为孩子们作贡献,不求任何回报。我们要把这四口井好好的保存下来,今后把它编入村志和族谱中。
         
天色渐晚,周安林等热情地邀请我们吃了晚饭再走。在吃晚饭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乐立村的村主任岑国贤,当我们说起八组的靓化做得好颜值高时,岑国贤十分高兴,他“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起八组“改造”前的事来。
       
岑国贤说:“为关于人居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改造人居环境,美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村两委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来做此项工作:如物品摆放,清扫街道,打扫庭院,污水排放、道路边不要晒衣服,不乱丢垃圾、不乱吐痰的习惯等。村两委干部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立即劝说村民,久而久之,村民也都养成了好习惯。
        
刚开始有些村民不理解,说:“你管天管地,还管老子家门口干不干净。”岑国贤便和他们说:只有环境搞好了,来游玩的才多,以前卖菜要挑去兴义卖,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卖了。
         
今年6月,在村两委的同心协力下,仅用了2个星期,就将违建房全部拆除,规定在自家房屋之外不能随意堆放物品,保证了每家每户屋前屋后干净整洁。
        
接着岑国贤向我们介绍了,乐立八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及目标定位:有环境综合美化工程、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污水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垃圾综合整治净化工程。他说,要加强产业建设,要让村民们享受到“美”景的同时,也能看到“钱”景。
         
朋友们,疫情期间不远游,假期和周末与家人一起,到户外,到近郊,到乐立,到八组,来疏解情绪、放飞心灵、陶冶情操,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简介

暂无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