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获得历史学和社会学双博士的雷纳·齐特尔曼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创业者精神?”他发现,跟打工相比,创业在财富积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个人或家庭,其资产是当地社会平均财富的好几倍。而且,每个创业者的财富上限,跟他的创业者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他对自己有很多限定,那么他的财富积累就会很快到一个瓶颈。而如果某个创业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了自己的创业者精神,那么他的财富也会相应提升。这和什么商业模式没关系。卖水的也能成为亚洲首富,卖衣服的也能成为世界首富。普通人没了精神,做什么也都是得过且过;创业者没了精神,企业只能日渐消沉。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的、规律的工作和生活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它甚至打破了延续上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所以,一时间,集体性的规律生活,让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独立个性在这个机械化世界中并不重要”。那些创业成功的人,都非常有个性。他们不迎合大众,忠于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他们的企业也滋养出了自己独有的气质,非常有吸引力和品牌号召力。这是创业者的第一精神要素。如果你对事物没有自己的看法,总觉得别人说得对,说得好,就像某辩论节目中两头跑的观众,那么你身上就没有创业者的第一精神要素。 ③ 在调研中,作者发现,那些成功的创业者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只接受中等水平的风险。风险太小的挑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风险太大的挑战,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规避。而那些失败的创业者“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做事过于冒险。学者劳赫和弗里斯也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在一定的风险程度下,乐于冒险和成功呈正相关关系,但超过中等风险的临界值后,过于追求风险就带来了失败。因此,成功创业者的第二个精神要素是:善于衡量和控制风险。尤其是小企业,之所以它们会不停地变,甚至“朝令夕改”,本质上就是为了减少风险。④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曾说道:“自我效能感预期较高的人,更可能决定去尝试困难的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坚持不懈、不焦虑,且思维缜密。”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98名小型企业老板参与其中,共测试了29项人格特质,没有一个特质的关联性高于自我效能感。之后的实验表示,在自我效能感得分较高的企业家中,89%的企业家都获得了成功,而在这项特质上,得分较低的企业家成功率仅为11%。因为,高自我效能解决了一个人在创业路上的三大难题:坚持、努力和坚持努力。总结一下,倒不是说非得让你创业。只是你得了解什么样的人可以创业成功。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就不妨一试;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那你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这样的人,跟随成长,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