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修《崇义县志》的长阳乡贤王廷耀

 佷山访古 2021-08-19

同治《长阳县志》中对王廷耀的记载

乡贤,即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明清时,凡可称乡贤者,死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长阳古代的乡贤祠,常附建于学宫(即文庙),自明嘉靖十一年至十三年间知县甘志道(广西横州举人)创修以后,几经重修,至民国时犹存。据民国《长阳县志稿》记载,晚清民国时,长阳乡贤祠共奉祀十五位乡贤,明代江西崇义(长阳旧志误作“崇宜”)知县王廷耀即是其中之一。

据湖北省现存各级旧志记载,王廷耀(一作王庭耀),长阳人,为嘉靖间(一说为正德间)岁贡,官至江西崇义县知县,因政声卓著而祀乡贤。但是,王廷耀究竟有何政绩,这些志书均语焉不详,成为数百年以来长阳人的一大疑惑。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整理校注同治版《长阳县志》时,试图从崇义县历代旧志中找寻答案。幸运地是,关于王廷耀的政绩,明清数部崇义县志均有记载,而以嘉靖《崇义县志》最为翔实。更巧的是,这部崇义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的主修者,正是长阳乡贤王廷耀。

崇义县,始设于明正德十四年,明代隶属于江西布政司南安府。崇义建县,源于中国历史名人王守仁的建议。据《武宗实录》卷172记载,正德十二年时,王守仁为提督南赣等都御史,他认为:南安府属上犹(今江西上犹县)、大庾(南安附郭,今江西大余县)、南康(治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三县交界之处,常有盗贼盘踞其中,宜立新县以安定地方。明武宗正德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遂割原上犹县崇义里及大庾、南康部分土地,建立新县,命名为“崇义县”。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第一任崇义知县陈瓉,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冬天王廷耀任知县时,崇义县已建县29年,历9任知县。

王廷耀撰写的《草创崇义县志芜说》

由于崇义是个新县,百事待兴,因此在建县之初,历任知县只能忙于建设与民生,无暇顾及编纂县志。但县志作为一县之全书,绝不可长期失修。嘉靖三十一年(1553年)秋,已在崇义担任近2年知县的王廷耀有感于此,决定创修县志。由于政务繁忙,他便将具体纂修任务委任给教谕郑乔(广西桂林举人)、训导武戬(南直隶来安监生)来完成。二人都是宿儒,也是富有才干之人,其后均有升迁。郑乔于嘉靖四十年升迁,来到与长阳毗邻的归州担任知州,任职期间主纂续修了《归州志》。武戬,后亦升任为北直隶冀州衡水县知县。在王廷耀的关心支持下,郑、武二人组织崇义县儒学生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修志班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具体分工是:吴周德、张思诏负责采访,何孔彰、李朝荣负责辑著,商时雨、陈章负责校正,最后由郑、武二人统稿修订而成书。在修志班子日以继夜的工作和全县各界人士的通力配合下,仅仅用了四十天时间,崇义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便成功完成。志成之后,众人按修志惯例,皆请王廷耀作序,但王以为修志成果当归功于郑、武二人,并不想贪功,仅在卷首撰写了《草创崇义县志芜说》。其实,如果没有王廷耀的领导与重视,这部县志又怎么能顺利创修呢?

这部《崇义县志》现装1册,木刻,手书上板,共102叶、204面,白口单鱼尾,天头宽阔,每面8行16大字。全志分为图、纪、表、志4类,14部分,即:一图(崇义县境界图及舆地图说)、一纪(世历纪)、二表(秩官表、选举表)、十志(天文志、地理志、双井志、礼乐志、职制志、经略志、利泽志、崇表志、艺文志、外志),全面反映了崇义县建县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当时的县情县貌,流传至今,成为崇义县宝贵的历史文献。

这部县志的价值还在于,它记载了历代知县的政绩,其中尤以记王廷耀的最多。其原因,并不因为王氏为时任县官而编纂者有意美誉,而是一因王氏所做,确系实在之事,般般可圈可点;二是因为建县近三十年,以往档案资料或多或少有所缺失,亦或往任者缺系事迹不多。对于研究长阳历史的人来说,这部县志记载的这些事迹,可以更好地帮忙我们了解王廷耀这个人,知道他究竟有何“政声”。通览此志,我们可以看到王廷耀在崇义县做了很多得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一是巩固兵防。重修城池:崇义县城墙,乃建县之初,于正德丁丑由王守仁委南康县丞舒富(夷陵县人)等筑建,岁久圯坏。嘉靖三十年,王廷耀对其进行重修,并于四城门题挂匾额,南门曰“南薰”,北曰“迎恩”,东曰“太平”,西曰“西成”。巩固武备:有别于当时其他地方知县少理军政,王廷耀为预警放缓起见,新建教场一所(在县北旗山之麓),演武亭一所(前后六间),将台旗杆一所,武安王神祠一所,䊮德观兵坊一所。教场建成后,士卒四季演武操练,王廷耀也常偕教谕郑乔、训导武戬来此观看,并犒赏士卒。由于王廷耀重视武备,既使军政融合,也教化了民间。当时崇义流传的一首歌谣是这样唱的:“我侯文德,绥我旗山民。干戈昔年事,豺毒非夙心。崇教化乐升平。从今收拾归善良,早晚絃歌歌县令。

二是管建街坊。崇义县城向有大小街道十条而未正式命名立标。嘉靖三十二年,王廷耀对其分别命名并树坊:儒学东,为“仁厚新街”;北门内,为“南北利逵”;斜街坡,为“福履阶升”;岭北道署右,为“臬府行宫”;布政分司左,为“薇垣公署”;儒学西,为“伴芹街”;县东,为“闻絃街”;县西,为“西成街”“宝庆街”“丰豫街”。王又于县治前“布和坊”前,创建“牧爱通衢坊”,并重修了城内年久倾圯的“顾养子民”“宪天弘化”“蛟跃春雷”“桂香秋月”四牌坊。

三是兴修水利。崇义县城内旧无井水,居民常远汲。嘉靖二十九年冬,履新仅三个月的王廷耀怜悯居民挑水之苦,并“无以备不虞”,便在县治东、西分别开凿“汲福”“惠民”二井,并在井上建亭,确保水源干净,方便居民晴雨取水。次年,崇义遭遇“兵燹”,闭城门四十天,而居民饮水起居如常,实赖王公远见。

王廷耀任职时的崇义县域图

四是修建公署。行政官员公署:王廷耀任职仅两年,先后新建了崇义县衙内光霁亭,重修了县衙大门、岭北道(即分巡赣南道)分署。于启圣祠后,新建敬一亭。教职官署:儒学署中明伦堂,旧无卧碑,王廷耀“刊木为之”;又于堂之东壁“扁其宦氏题名”,西壁“扁其科贡题名”,是为崇义名宦、乡贤二祠的前身。于儒学左王文成公旧祠增置居室,以作教谕官廨,解决了多年以来教谕蜗居斋号房的问题。同时,重修儒学署大门。其他公署:嘉靖三十年秋,重修隄备所(即百户廨),增耳房二间。同年,因“贼变”,县南三十里安稳铺、县北三十里买犊铺被毁,时局稳定后,王廷耀组织进行了重修,并分别题挂“贤劳传舍”“山城胜览”二匾,另县南六十里铅山铺题匾为“迎晖暂憩”。

五是重视教育。除重视官办精英教育外,王廷耀还特别重视民间普及教育。崇义县旧有社学两所,一称“明善社学”,一称“徙义社学”。嘉靖三十年时,王廷耀修葺了这两所社学馆舍,并各安排两名人员充任教读。此外,他还于每月朔望之日亲自对社学的学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并严令“学户隆礼供应”,使教职人员受到尊崇而无后顾之忧。岁贡生陈言在县西四十里雁湖里讲学,从者如云,曾建有书屋一间。陈言去世后,书屋倾圯,王廷耀于是将其修葺如新,并派遣陈善为教读,继续在此教学。在他的重视下,“师生奋庸警省而文教颇振”,往日“居民愚昧莫知崇向”的状况大为改观,崇义县的整体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是发展交通。嘉靖三十年,王廷耀重修甃砌县治南城外太平桥。嘉靖三十一年秋,因县北门外江水横城,“邑人病涉”,王廷耀又在此创建了通济桥,使百姓免除了涉水之苦,人人称便。前任知县陈俊建有凌云亭,如空中楼阁,可俯视群山,王廷耀任内对其修葺,并派人看守。又于县北四十里有茶瓶坳创建“望阙亭”一间。这两处楼阁,均成为来往行旅暂休以及文人墨客登临的胜地,而备受士民亲睐。

七是劝导农事。崇义县城以西,土多坦腴而水田连陌,此地居民勤俭而常获丰收,因而知县王廷耀常到此省耕,并捐资奖励农民。此地农民感谢王知县认可,以歌谣相送。谣曰:“田务时方殷,仓箱多告匮。我侯不惮劳,循行施子惠。遍西畴,芳草地,课余耕破陇头春。饱暖孰非侯恺悌?”王廷耀亲课农耕并奖励农民的行为,随着这首歌谣的流传,激励了全县农民的生产。

八是补葺祠庙。嘉靖二十九年冬,王廷耀目及启圣祠(祭祀孔子父叔梁纥之祠)岁久倾坏,于是将其重修一新。城西社稷坛、城南风云雷雨山川坛、城北邑厉坛自创修以来,仅有墟壝而无门垣。嘉靖三十年,请于台院,改建都宪王阳明公祠于儒学之东,使祠堂焕然一新。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廷耀组织修建了三坛墙垣,树立门宇,植以松柏,揭以字扁,“为一时之伟观”。在这两年多期间,还重修了城隍庙。

九是赈济困穷。县城北门外,旧建有养济院,嘉靖三十一年时遭遇火灾而烧坏,王廷耀及时对其进行了修葺。该志《选举表·岁荐》记载,县人陈言为嘉靖二十七年岁贡,未仕而卒,因家贫子幼而不能得到安葬,王廷耀了解这一情况后,为其“代治棺赙”,将其安葬于旗山(即独秀峰)左麓。

十是重塑“崇义八景”。据嘉靖《崇义县志》,崇义建县后,曾命名有“八景”,但均多属想象,意义未精,于是借创修县志之机,修志人员特“采实命名”新八景。八景中,除横水渔歌外,有七景与王廷耀紧密相关。如旗山武戟、峰阁凌云、古亭望阙、过步春耕、义湖夜读五景,即与王廷耀修建旗山教场、凌云亭、望阙亭,省耕农事,及修葺书屋有关。而茶寮仙茗、桶冈秀竹二景,则是王遍访全县之余所游历的茶寮、桶冈二处风光。

综上,则王廷耀以政声卓著而名列长阳明清乡贤之列,是实至名归了。

光绪《崇义县志》中关于王廷耀事迹的记载

据乾隆《崇义县志》记载,王廷耀于嘉靖三十一年卸任崇义知县。但实际情况是:直到其主修县志成书的那年,即三十二年年初,他还在知县任上。由于明末大乱,这部记载着王廷耀卓著事迹的嘉靖《崇义县志》以及之后的万历县志当时都随着兵燹而遗散,县内无存。以至于在清代的崇义志书中,对其离任时间均未载明,对其宦绩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但自乾隆年间后,王廷耀始终以“名宦”的身份载入崇义历部旧志,并被崇义人在当地的名宦祠中奉祀。这说明,崇义古人和长阳先辈一样,都没有忘记这位勤政为民的好官员。在外为名宦,在乡为乡贤,这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那个时代对王廷耀生平最佳的肯定。王廷耀之人之事,对当代从政者来说,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幸运的是,历经数百年的颠肺流离,嘉靖《崇义县志》现在仍有完整一部保存于世,被珍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之中。否则,我们将无法完整了解王廷耀的故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