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家舟 ‖ 居溪初访张荣泽后裔

 佷山访古 2021-08-19

△居溪村远景(向家舟摄)

湖北长阳清江南岸的大堰乡居溪村,一个令很多长阳人都觉得陌生的村庄。是的,她由于被落雁山(又名“罗隐山”,相传唐代大诗人罗隐曾居住于此。)与石岭山脉相夹,远离国、省、县道,显得相对闭塞。但也正因为如此,又让它成为一个宁静的桃源之地。一条名为居溪的清浅小溪,从村西压龙寺发源,横贯村境,诗意地流淌着,汇入平乐(现讹称“平洛”)河,流入清江。良田美池人家,分布于溪之两旁。都说灵地当出杰人,此地也不例外。100多年前,一位享誉湖北的大文人张荣泽就出生、成长于这个灵秀之地。

△民国《长阳文艺搜存集》中收录的张荣泽之文《两湖书院碑》

张荣泽这个名字,今天的长阳人已很陌生。但他在晚清光绪年间,却是一个闻名荆楚的文人。他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门生,经心书院高材生,两湖书院教习,仅凭洋洋洒洒千余字的《两湖书院碑》文,已足以让他名垂荆楚。他是当时长阳文坛翘楚,是屈指可数入选《湖北艺文志》的长阳籍作家之一。他与西流溪黄氏家族几位文人,上承咸同年间谭大勋等人,下启民国年间古文光、晏宗杰之辈,为长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人物。张氏佳作颇多,仅民国时期编纂的长阳地方诗文总集《长阳文艺搜存集》(其文类,共收录35位作家63篇作品)就收录其文15篇,近年来笔者又于县内章、王两姓族谱中见其文2篇。而他的专著《青陵山房诗文集》等八种,至今虽佚散,但仍有望收集。从已发现的张氏17篇文章看,他的文字,行文大气、流畅,文字清新、隽永,思想独特、新颖,不愧文化大家之作。

△民国二十五年《长阳县志稿》(2005年校勘本)中有关张荣泽父子的记载

但就是这个扬名在外的人物,在他的家乡长阳,人们历来研究的少、宣传的少,所以知道的人少,呈现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文化尴尬。长阳旧志对他的记载不多,只有民国县志卷十一《乡贤传》中的一句“训导,有《青陵山房诗文集》及《张氏相墓宅丛书》八种”,勾勒出了一个大概的形象。在当时以科举为夸、以官位为耀的修志观点主导下,他作为一名岁贡生、训导,不为县志大书特书,不足为奇。而建国以来的70余年间,也没有人系统研究、宣传他。1992年出版的首部新县志《长阳县志》,依据他所撰写的《敕授武略骑尉王君西亭墓表》,将墓主王西亭、一位明显和他不在一个层级的人物列入了该志《人物传》,但却没有领导专家为他在这县志“争得”一席之地。这是令人不解和遗憾的一件事。因此,自从我知道张氏其人之后,便打算研究他的家世、生平、经历,收集他的遗作。

今年疫情期间,宜昌文史专家、枝江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周德富先生给我打来的一通电话,让我启动了寻访张荣泽遗踪的计划。周老师是湖北名师,多年深耕地方文史,近年来领衔点校了同治版《宜昌府志》,独立点校了乾隆版《东湖县志》、同治版《枝江县志》、康熙乾隆道光版《枝江县志》(合刊),独立整理出版了《雷思霈诗集注》《沮江随笔注释》《朱锡绶诗文集》《雷思霈文集》等多部宜昌名人诗文集,其整理的《张盛藻集》入选“荆楚文库”丛书,对《围炉夜话》及其作者王永彬也颇有研究,是我崇拜的师尊和偶像,给予了我事业上很大的帮助。周老师在电话里,向我打听张荣泽的详细信息,并告诉了我所不知道的一些史实。据周老师介绍:他近年来整理校注宜昌清代著名文人杨毓秀的诗文集,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他在整理过程中,从杨毓秀有关唱和诗中,发现张荣泽曾是杨毓秀的得意门生,希望我能给他提供更多关于张荣泽的资料,以便丰富完善他的作品。他同时还告诉我,据他所知,张荣泽与中国著名方志学家、湖北罗田人王葆心是莫逆之交,据说张荣泽的遗稿《青陵山房文集》就是由王葆心代为刊刻的。为了帮助周老师,也为了深入挖掘长阳历史文化,我决定循着这位文化名人在文章中透露的踪迹,寻找他的去向,了解他的详细生平,乃至寻找他的更多遗作。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寻找到他的后裔。

△光绪《章氏族谱》(复印本)书影

根据已有的信息,寻访张荣泽后裔大致有居溪和武昌两条直接目标线索。第一,居溪是张荣泽出生地和故居。其依据是,光绪《章氏族谱》里收录了一篇张荣泽于光绪四年时以“后学廪膳生员”身份,为居溪已故长者章光耀(一名学纯,字开荣,号元素)所撰写的《元素先生传》。这篇传记提到“余与公家相去仅三里”。以今居溪章姓人在村内聚居地而论,张荣泽故居,都应在今天居溪村(今居溪村由原压龙寺村和原居溪村合并而来,均在居溪边)内。按照中国人传统的“安土重迁”思想,在张荣泽之后,张氏后裔也很可能长期居住于居溪。第二,张荣泽在其《世麟堂刻壁》一文中,有“今青陵湖新宅既成,子孙所世居也”之语。长阳方志名家、文化名人陈金祥老先生在校注这篇文章时,认为此“青陵湖”在武昌。则青陵湖新宅,是为张氏当时在武昌的居所。如张氏子孙相因世居,今天的武汉市也可能存在张氏后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笔者决定先从居溪访起。

已知的张荣泽文章,均提到其祖、父。如《刘先生墓碣》中说“荣泽先祖以医名而学医于〔刘大宾〕先生”,《元素先生传》中说“荣泽七岁时,正月上日侍家君谒〔章光耀〕公”。但出于尊重避讳,文章中皆未言其名。但他在《敕授武略骑尉王君西亭墓表》中,说起了自己儿子的姓名,为张耀贞。张耀贞其人,在民国二十五年《长阳县志稿》中也有记载。据该志,张耀贞以“廪生考取巡检,补授江西板石厅巡检,未到任”,光绪三十一年时,他应方荣林之邀,与县人黄登庸、晏宗杰一起,创建了“长阳官立高等小学堂”,成为长阳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要寻访张荣泽后裔,“张荣泽—张耀贞”这一已知世系,成了一个重要线索。

△2020年5月10日,本文作者在居溪村铁炉湾采访村民张显成。(黄明财摄)

2020年5月10日,为寻访张荣泽后裔,我邀请李道泉、黄明财两位先生同行,来到距离长阳县城50公里外的居溪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第一次走访调查。根据线索,我们当天先后面访了张显成(65岁)、张显模(72岁)、孙德菊、张祖益(61岁)、张显池(85岁,其父本樟木垒李姓,系入赘张家)、龚明贵(87岁)等村民,实地查看张姓祖墓8座,并考察了可能与张荣泽故居存在关联的鸡公岩,事后又电话访谈另一位村民张道勋。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包括张姓村民在内的所有被访村民均表示:不知道村中曾有张荣泽这位名人。张显模老人讲,他只听说晚清时这里出了个叫张文甫(耀字辈)的秀才。张道勋说:只听说自己祖母娘家(即张显成家族)过去有一个号名叫“张范九”(派名不知)的大地主在这一带比较出名。由于张氏家谱已经遗失,加上年代久远,与张荣泽一系同派语的部分张姓居民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其后裔。

△2020年5月10日,笔者在居溪村铁炉湾考察张氏祖墓(黄明财摄)

本次走访最大的收获是基本弄清了居溪两支张氏的字辈,对照居溪其中一支张氏字辈,根据张荣泽、张耀贞父子姓名,可确定张荣泽属此支张氏,进一步映证张荣泽是居溪人。

据实地走访得知,当今居溪村约有两支张氏。其一为张显成等户所属家族,占居溪村张姓人口大部。据张显模说,这支张氏祠堂传说在高家堰镇,本村保管的族谱现在已失,最初迁到居溪的张氏先祖是大字派的三个“公公”(但从现存最早祖墓墓碑看,实际应在“映”字派甚至之前),他们的墓原来有墓碑,建国后因狮鼓潭(原平洛公社驻地,现属大堰乡三洞水村水域)要修学校,就把这些碑拆掉运过去了。该支派语(根据张显成、张显模两位老人口述字音猜测及对照其后所访张姓先祖墓碑碑文整理)约为:“启承永映,大勋荣耀,世念显祖,克孝与仁,心存君国,志在圣贤。”

另一为张道勋等几户,人口较少。张道勋叙述:根据老人讲述留下的印象,他们这一支张氏的祠堂,大约在鸭子口乡厚浪沱或枝江百里洲,始迁祖姓名及始迁时间不知。他们的字派,他只记得“德世山道明国永启兴”(音)这9辈。他的父亲张华山是山字辈,原有5兄弟,现有后人的只有3兄弟。今天居溪村这一支张姓,大多都是这三兄弟的后人。

根据两支张氏后裔叙述的大致族史及字辈,结合张荣泽、张耀贞父子姓名中字,可基本推断:张荣泽与今居溪村民张显成、张显模、张祖益等人同家族,张荣泽为“显”字辈张姓居民的高祖辈。

△居溪村铁炉湾(向家舟摄)

由于缺乏族谱和口述史料,为了解张氏世系,笔者对居溪村内8座张姓祖墓墓碑进行了考察。但在这些墓碑中,都没有发现关于张荣泽直系先辈和后代姓名的直接明确记载。

据居住于居溪村铁炉湾的张显成口述,他与原住于村内红门溪、现搬迁于铁炉湾集中安置点的张显模,同为张大宽一房。这一点,张显模也认可。但对于张大宽以下的传承关系,特别是该房勋、荣、耀三辈人的姓名,两位老人都讲不清。而原居住于张家老屋的张显义之妻孙德菊、张祖益等人,除了自己祖、父姓名外,以上祖先均不知。为了考证张荣泽的世系传承(特别是考证与上述村民关系问题),在缺乏族谱查询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查看祖墓墓碑,特别是清代中后期至1949年前的墓碑。

张显成、张显模介绍,据他们所知,居溪村内1949年前的张氏祖墓碑,因建国后的“农田水利基本运动”“破四旧”以及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等原因,或遭受破坏不存,或被移作他用不知去向,或淹没于水库库底,仅存3处、8座。在他们的带领下,笔者对这些墓碑一一进行了考察。

△红门溪(向家舟摄)

第一处位于铁炉湾张显成住宅西侧,为张大宽墓碑(编号1号碑),刻立于清代咸丰六年,因墓及碑曾遭受破坏,现仅存主碑,但主要文字尚可辨认。据碑文记载(本文只摘录张姓直系亲属及男性后代姓名,下同):墓主生于乾隆四十六年。其胞兄为大祯、大洪。三子为勋澄、义、明;孙为荣芝、兰、富、贵、福、寿。

第二处位于张显成屋场斜对面山坡,为张荣芝(张大宽之孙)及妻罗氏合葬墓碑(编号2号碑),刻立于光绪年间,碑帽及碑顶被破坏,碑其余构件及墓围石尚存。据碑文记载:墓主于道光乙巳岁生于“本邑崇教乡居溪铁炉湾新兴庄土地祠下”。其胞弟为:荣南〔兰〕、富、贵、福。四子为:耀选、达、荣、昌。

△张勋泌墓碑(向家舟摄)

第三处为鸡公岩下红门溪张氏祖茔,6座有碑祖墓隔一条无名小溪平均分布。溪左最右一座大七镶碑、溪右最右一座小五镶碑主碑面因风化严重完全不可辨认。溪左左侧(编号3号)、中侧(编号4号),溪右左侧(编号5号)、中侧(编号6号),主要碑文大体可以识别。其中,3号碑现只剩一块主碑,据碑文:墓主为张勋泌,字廷名,“本庄人”,“生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岁八月初七日亥时,享年41岁,亡于光绪元年乙亥岁八月十九子时。”子二:荣炳、柱。侄:荣芝、兰、富、贵、福。4号碑为一座四柱三牌碑,立碑时间不详,碑身已整体前倾,碑帽、碑顶垮塌并阻塞在主、附碑前。主碑只剩下半截,据现存碑文,墓主为“张母徐氏”,其夫主(“大”字辈)不详,孝男为张勋氵彡。从张勋氵彡配偶叙述为“余姑”看,分析张勋氵彡当时还未正式成婚,故而墓上没有“荣”字辈孙辈的姓名。5号墓为小五镶碑,立于道光十年,保存较好,墓主为“张门覃老孺人”。据其碑文:覃氏生于乾隆二十一年,夫主张映贵,其子三:大宾、亮、宏。由于立碑时张荣泽远未出生,即便他是墓主直系或旁系五服以内曾孙,此碑上也不可能有(事实上确实没有)其姓名。6号墓亦为小五镶碑,立于嘉庆七年(1802年),结构和文字保存均较好,墓主为“张母徐老孺人”。据其墓碑:徐氏生于乾隆十年,夫主为张映富,其子为张大宽(可能并非上述张大宽墓墓主),另记有张姓“大”字辈侄子张大宾等约12人。由于此碑比3号碑立碑时间更早,因此该碑上也不见张姓“荣”字辈人姓名。

从墓主看,上述可辨认墓碑除张荣芝碑外,均只涉及“荣”字辈以前的张氏先祖,其本人及弟(其名见《刘先生墓碣》)甚至后代之墓碑均不在此列。从立碑时间上上,只涉及清代光绪及以前,未见有民国时期墓碑。因此,张荣泽及后代详情无法通过上述墓碑获知。而先世情况,仅凭相关碑刻也无法详考。通过分析相关碑文,仅可确认张荣泽不是张荣芝亲兄弟、不是张勋泌(按其碑文,应为张大宽之子,但不知为何,张大宽墓碑上孝男并无勋泌之名)之子而已。其他墓碑上所载之映、大、勋等先辈与张荣泽是否存在直系血缘关系,也不得而知。

但在调查过程中,有村民反映居溪过去有一个名叫“张家老屋”的大屋,与当时张荣泽家族宽裕的家境较为吻合;笔者在考察红门溪张氏祖茔中,发现“鸡公岩”疑似张荣泽游记中记叙的“小石山”,且鸡公岩下至张家老屋的距离正与该《记》中张荣泽所述其家与小石山的距离大致相当。表明:张家老屋是过去居溪村内除红门溪、铁炉湾外的又一张氏聚居点,并有可能是张荣泽及后代居地。为下一步寻找张氏后裔去向提供了一个新线索。

据张显义妻孙德菊及其邻居、族侄张祖益讲:他们原居住于居溪下游北岸边的张家老屋,上世纪80年代末因修建隔河岩水电站移民搬迁,他们几户后靠至现通村主公路以上的台地上居住,其他住户则迁往各处。张家老屋,曾是一座有几个大天井的建筑,1949年前为一位张姓大地主所有,1949年后分给几家村民居住,现遗址已淹没在清江隔河岩库区下。以上讲述表明,张家老屋在过去是居溪张姓又一聚居点,很可能为居溪张氏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所有。另据张显成、张显模讲,他们的原居住地铁炉湾、红门溪,均未有如张家老屋这样的“天井屋”。联系张荣泽当时的家境(有能力在武昌修建新宅)以及张荣泽、张耀贞父子的“士大夫”身份,这个张家老屋很有可能是张荣泽的故居,其后代可能在此居住至少至1949年左右。

△鸡公岩,疑似张荣泽笔下的“小石山”。(向家舟摄)

在考察红门溪张氏祖茔过程中,笔者意外地发现:被当地人称作“鸡公岩”的巨型石岩,极似张荣泽在其《游小石山记》一文中记述的“小石山”。“鸡公岩”位于祖茔所在山坡的山顶上,据说因形似鸡公得名。但笔者从岩南面(即红门溪)仰望,此岩仅像一座巨大的扇形石山,俯瞰红门溪峡谷,与其游记中所描述的“石山自平地拔起数十丈”“面瞰大壑,壁立千仞”(“千仞”可能是夸张的描写)极为相似。据张显模老人及居住在岩下右侧的居民何宏望(亦为后靠搬迁移民)介绍,爬鸡公岩须从何家住宅处起步,绕至山背(即北侧)登山,过去在未修公路前,全程较为危险。这一说法与张氏在游记中所述“山面陡绝,不可上,至背则怪石嵯峨,累积漫漶,无复脉理。乃与〔胡〕少仙攀藤萝而上”之语极为吻合。而很巧的是,由原张家老屋所在位置至今何宏望家一带的小路里程,正符合张荣泽在《记》中所述“去吾居三里余”的距离。如果此鸡公岩正是文人张荣泽所命名的“小石山”,则可进一步证明张家老屋即是其旧居了。

△鸡公岩下远眺省道王渔线(向家舟摄)

由于本次考察没有发现《张氏族谱》以及直接记载张荣泽父子姓名的墓碑,加上由于时间关系,并未遍访张姓居民及村中老人,笔者暂未在居溪访到张氏后裔或知情者。但这不等于说如果进一步寻访,仍然不会有收获。通过考察,应该说进一步映证了张荣泽故里在居溪这个说法,为下一步征集查阅《张氏族谱》(同祠堂异地族人可能有收藏)提供了线索,为扩大走访(据最新了解,居溪周边的村庄如三洞水村湖埫、桂花园村白鹤林等也有与居溪同派的张氏)提供了经验。毕竟时隔百年,人事变迁,要寻找张荣泽的踪迹、后裔,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在此,还望知情读者共襄美举,给笔者提供一些线索。

△居溪上游(向家舟摄)

就在本文即将终稿之时,笔者从龙舟坪中学张显国老师(老家在居溪)处得到了一个线索: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二十年(1931年)间担任长阳县教育局长、毕业于北京美专的张希之,也是居溪人,属“世”字辈,按其字辈及年龄(当时属年轻人),均属张荣泽之孙辈、张耀贞之子侄辈。据张老师介绍:张希之(行二)是他祖父(行一)的亲弟弟、自己的亲二叔祖父。据父辈称,张家原居住于居溪口(即居溪汇入平乐河之处,可能是张家老屋或附近),民国时期,祖父经商,二爷爷(即张希之)从政。上个世纪40年代,祖父因经商失利,家道中落,张家人遂由村口搬迁至村中部的康家湾。其后,张家人因参军、求学、工作等原因,陆续迁出村外。但张老师还说,他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姑”还居住在村内,如有需要,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陪我去访问一下。我与张老师约定,近期共赴居溪,作第二次调查。欲知后事如何,还听下回分解。


向家舟 ‖ 李陈二文指瑕兼论“铁木真后代李氏之谜”研究

艺术与天然——长阳境内两处“十八罗汉拜观音”景观

【藏说长阳】从加盖官印到附粘契尾——反映“民写官验”形式变迁的李氏地契

【探索发现】湖北长阳最古老的宝塔——昌贵塔

【长阳碑刻】青岩村郑氏宗祠碑


佷山访古公众号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