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九十:鱼台“五里三贤”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为他守墓三年,三年之后,他们各奔他乡。其中闵子骞、樊迟和宓子贱相伴来到鱼台,分别居住在武台、大闵村、侯堂三个村子里,收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从学者数百人”。因这三个村子相距不到五里,因此被人们称为“五里三贤”。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孔子三位弟子的遗迹,是鱼台县历史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到这里来寻访。现在这三个村子归鱼台县张黄镇所管。

819日上午,我们到达鱼台县,想找文化馆了解一下相关情况,一问才知道今天是星期六,机关不上班。我们便调转车头,前往县城以北张黄镇。下午一点多,我们到了一个村子,路边有个牌子,上书“武台乡”,我们知道“五里三贤”到了,我们向当地人询问“五里三贤”的具体位置,他们说,从这往北的是樊迟住过的樊庄村,从这往南是闵子骞住的大闵家,再往南就是宓子贱住的侯堂。我们决定先去樊庄看樊迟。

                                 樊迟墓

进了武台村不远,从村中的一条土路走过去就是樊子墓,因路上有积水,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出村是一片农田,还有一个水池,池上满是浮萍,池的对面有一些墓碑,我们判断,那就应该是樊子墓了。我们从田埂走过去一看,果然就是樊迟墓。田边有一通方形的文物保护碑,上边写着“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间写的是“樊迟墓”,下边写的是“济宁市人民政府二OO一年三月一日公布,鱼台县人民政府二OO一年十月八日立”。在这些墓碑中,有一通十分特殊,上边有檐,两侧有方形石柱,碑镶嵌在里面,碑前有个供桌。碑的周围草长得十分茂密,我把草拨开,见碑上写着“先贤樊子迟墓”,额部有篆书“古迹”2字。两侧柱上有副对联,曰:“御车广教化先贤德业千秋著;祀墓荐馨香后哲孝思万代隆。”

樊迟家族墓

有记载说,鲁悼公十四年(前454)九月,樊迟在去曲阜祭奠孔子的途中暴卒于陶,终年52岁。年长的闵子、宓子携其幼子绳及弟子,将他葬于棠地,即原故居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武棠亭下。即现在的位置。到了汉代,樊迟的十一世孙樊宗、樊岩在樊迟墓附近大兴土木,建起了樊庙、樊府,扩大了樊林,树巨碑于墓前,历代从祀,形成了很有规模的樊迟墓祠园区。清乾隆四年(1739)在墓前立墓碑。三年以后被洪水冲倒,碑已残破。乾隆九年(1744)九月又立,书曰“先贤樊子迟墓”。这就是我刚才看到的那通碑。1940年,因樊迟后裔樊照坤等人举旗抗日,樊庙、樊府多次遭日伪焚烧破坏,樊氏谱牒几乎烧尽。1942年,樊氏族内集资欲修葺樊庙、樊府、樊林,因战乱仅对墓碑增修了碑楼。文革中,仅存的墓碑也被砸断。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碑被重新树立。199610月,樊迟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11月,先后成立了樊迟墓保护理事会、樊迟研究学会。20013月,樊迟墓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樊迟墓碑

周围还有樊迟后裔樊景唐、樊照香、樊德信等人的墓,立有高大的墓碑,碑上分别写着“功显古今”、“浩气长存”、“功在千秋”等字。一通碑上写着“文行忠信”,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九年”。另有一碑上书写“木本水源”,上款书“纪念先贤樊迟墓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书“公元一九九七年清明节”立。碑后是关于樊迟的简介。

樊迟祠

在武台村,还有一处重要古迹鲁隐公观鱼处,是不能不看的。我们离开樊迟墓,便开车前往村里的观鱼台。往村里一拐,发现一处门边有石碑一通,上面写的是“樊迟祠”,这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行前我在查资料时,只知道这里有樊迟墓,并不知道还有座樊迟祠。

樊迟祠

祠是两开的铁门,门上有一横额,蓝地红字,上书“省文物保护单位樊迟墓祠”。院内只有一间大殿,上书“益都侯殿”,大门锁着,旁边有个小屋,屋内有几个老者在打牌。我说明来意,一个老者起身拿钥匙来给我们开门,经询问得知他们都是樊迟的后代,给我们开门的老人叫樊德玉。走进祠堂,迎面就是樊迟的塑像,手持镇圭,目光有神。背景书写的是历史上有关樊迟的资料。两侧有樊氏后裔樊於期和樊哙配享。墙上有一幅《樊子祠墓效果图》,据介绍,将来还要建先贤殿,为“三楹五脊歇山式单层飞檐建筑”,还要建东西两庑,为农圃、尚武、崇德、尊师四堂,祠门前建坊。说明现在看到的是一临时性建筑,将来还要有大动作。

祠内的益都侯殿

院内立有多通石碑,分别写着“功在国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扬传统”,另有一通碑上也写着“木本水源”,跟樊迟墓的那通内容一样。其中一碑,写的是《修建宗祠碑记》,云:“宗祠始建于汉高祖本始十年,几经战乱,屡遭黄泛淤积,数度沧桑沉浮,文革中被拆除。村建七间瓦房,一九八五年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年,经德信、德云、维善、垂玺带领族人捐资整修。公元二OO年清明节。

在孔子弟子中,樊迟属于反应比较迟钝、理解能力比较差的那种。最典型的一次樊迟请教孔子仁的问题,孔子回答说“爱人”。又问什么叫智慧,孔子回答说“知人”,大概是因为孔子回答得过于简略,樊迟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所以孔子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还是不懂,但也不好再问了,退出来之后,碰到子夏,便把孔子的话向他请教。子夏和樊迟的智商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子夏听了之后,立马就明白了孔子话中的伟大意义,他说:“这话的内容太丰富了!”然后他以虞舜和商汤为例,来阐述孔子的话:“舜得到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他把皋陶提拔上来,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商汤得到了天下,他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他把伊尹提拔了上来,不仁德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论语 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还有一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跟他说,有一次孟懿子问孝,我说了“无违”两个字。樊迟没听懂,问了句“是什么意思”?孔子的这两个字,别说樊迟没懂,我想孟懿子也不会懂,所有的人也都不会懂。因为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违”是个动词,后面应该跟着个宾语,可孔子没说。孔子听了樊迟的提问之后,才把“无违”后面的内容说出来:“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规定的礼节来事奉他们;他们死了以后,要按规定的礼节来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樊迟像

最让孔子不满的,是樊迟请教种田的事。有一次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两问两答,已经让人感觉出孔子已经不耐烦了,所以当樊迟走出去之后,孔子十分生气地说:小人哉,樊须也!”孔子为何对樊迟问种田的事如此光火呢?下面的话交待了他的理由:“在上的领导者如果遵守礼节,那么老百姓就不敢不恭敬你;在上的领导者如果遵守正义,那么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你;在上的领导者如果讲究信用,那么老百姓就不敢不讲实话。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则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孩子前来投奔你,哪里还用得着种地呢?”(《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的这段话有史以来屡遭诟病,说他轻视劳动,瞧不起劳动人民。这话对孔子来说有失公允,应该说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樊迟出身贫苦人家,他深知种田的艰辛,所以他向孔子请教怎么才能把庄稼种好,用以改变他家的穷困处境。而孔子办学,则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知识的管理人才。所以樊迟向他请教种田的事,那不是南辕北辙吗?这就等于向党校校长请教农业技术一样。但孔子对樊迟请教种田的那种不屑态度,也有点过了。

在孔子的教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樊迟进步很快,问的问题也有了深度。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游舞雩台,樊迟向孔子请教“崇德,修慝,辨惑”,受到了孔子的赞赏,说了句“善哉问”,对他的提问给予了充分肯定。(《论语·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不但具有政治才能,而且还有武功。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任用樊迟为“车右”。这个任命遭到了季氏的反对,认为“樊须弱”,没有这个能力。但冉求是了解樊迟的,说樊迟“就用命焉”。当时鲁军不敢过沟迎战,樊迟看清了当时的形势,对冉求说:“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冉求采纳了樊迟的意见,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斩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左传·哀公十一年》)鲁军大获全胜。

要知道这一战,对孔子结束周游列国回到鲁国,直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鲁隐公观鱼处

走出樊子祠,沿村中的路西行,快出村的时候,就到了鲁隐公观鱼处——武棠亭。武棠亭遗址大门为4柱3间,左侧立有1992年立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碑。门的右侧立有一块牌子,上书“鱼台县武棠超化寺”。我们找来此处遗址的管理人员,打开了大门,门为一般寺庙的天王殿,有弥勒佛一尊,两侧为四大天王,不知为什么四大天王都用红布蒙着脸。院子中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中间立有石碑一通,上书“鲁隐公观鱼处”,碑立于明崇祯九年(1636),由当时的鱼台知县张文显所书。过了99年之后的雍正十三年(1735),才在碑阴刻上《重修武棠亭鲁侯观鱼处记》,两朝同树一碑,实属罕见,传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武棠亭遗址

自从鲁隐公在此观鱼之后,后人为纪念此事,在观鱼台上建亭一座。到了唐成通五年(864),在观鱼台上建超化寺,“时展室峻整,僧众数百”。由于兵燹水患,超化寺损毁大半,后仅存伽蓝殿三楹。2006年重修伽蓝殿和武棠亭,至此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规模。1985417日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620日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武棠亭遗址,就不能不说说鲁隐公。鲁隐公名息,是鲁惠公的庶长子,他的母亲是声子。息成年后,父惠公为其娶妻于宋。惠公见宋女仲子美丽,于是自纳之并立为夫人。不久仲子为惠公生下公子允,为嫡出,并被立为太子。惠公死时,因允太小,鲁人共同让息代理国政,即摄政,不算正式即位。为鲁国的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政绩平平,之所以常被人们提及,是因为孔子所作《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

鲁隐公观鱼处

在鲁隐公摄政的第五年,他干了一件让大臣反对的荒唐事——到鲁国西南的棠邑观鱼。鲁隐公到距离都城曲阜那么遥远的地方的看捕鱼,相当于一次休闲旅游,无关军国大事,所以孝公之子,隐公的叔父臧僖伯进行了劝阻,说:凡是那些与国家大事无关的东西,那些不能用来做器物的材料,君主一般都不会去征用。君主的职责就是要把百姓纳入法度与礼制中来。所以,讲习国家大事要看符不符合法度叫做轨,选取材料看它是否符合祭祀和军用的标准叫做物。没有法度,用物没达到标准,那就叫作乱政。乱政的次数多了,国家就要败亡了。所以,春天狩猎称蒐,夏天狩猎称苗,秋天狩猎称狝,冬天狩猎称狩,都是在农闲的时候进行的。每隔三年,就要举行一次大型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整理好部队进城,祭告宗庙、清点演习的收获,并使车服旌旗鲜明招展,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第伦次,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这种威仪的制度。如果鸟兽的肉不是用于祭祀,如果皮革、齿牙、骨角、羽毛等不在兵器和祭器中使用,那么君主就不会射杀有关的动物,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至于那些山林川泽中的物产,作为器用的材料,就让那些贱役去经营,属于特定官吏的管理范围,并不是君主所应该介入的事情。”对于臧僖伯这番入情入理的话,隐公并没有听进去,而是强词夺理地说:“我这是去巡视边境的呀。”所以,他坚持去那里观看捕鱼。臧僖伯见说不听,也装病没有跟着他去。所以《春秋》记载说:“隐公到棠地看捕鱼。”因为这件事不合礼法,而且去的地方太远,所以《春秋》里要这样写。此事载于《左传·隐公五年》

这个地方在西周时期为极国封地。春秋时改置棠邑,属鲁国。战国初期置方与邑,属宋国。秦时置方与、湖凌二县,属薛郡。西汉时置方与、湖凌、囊三县,属山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属金州。翌年改金州为戴州。贞观十七年(643)废戴州,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唐宝应元年(762),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始改方与为鱼台。因此说这里是鱼台县的根。

大闵村

武台村与大闵村仅一道之隔,道南就是大闵村。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找了位于村北的闵子祠。我们到的时候,看到闵子祠正在大兴土木,院子里堆着沙子、砖头、木料等建筑材料,闵子大殿的框架已经起来,门窗还没安上,看上去很有规模。大殿前有东西配殿,均为二层楼,这两栋建筑看上去比较古老。院内还有一些碑刻,其中两通可见“皇清”2字,得知此为清代遗物,但碑文已经无法辨认。

闵子骞祠

大闵村人多数姓闵,为闵子骞的后裔。在闵氏后裔中,大闵村的闵氏具有特殊地位。据鱼台大闵村闵子祠碑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鱼台籍闵子六十四世孙闵煌、六十五世孙闵衍籀在济宁城南石佛桥下,“持谱进章”觐见康熙皇帝,援例陈情,请求受衔。康熙回京以后,颁诏查找闵氏大宗。后经宁直隶州府衙、衍圣公府和闵姓族人多方论证,最终确认鱼台县大闵村为闵氏大宗,并报请国家吏部批准,授予鱼台大闵村闵氏后裔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职级为正八品,并负责任命全国12个闵氏宗族奉祠官。闵衍籀成为闵氏第一个接受该封号的人,该封号先后传承了11世,至75世孙闵祥麟停封。康熙四十三年(1704),清政府又赐给鱼台闵氏大宗二十五顷祭田地,用于祭祀闵子。

正在修建的闵子骞祠大殿

关于大闵村中的闵子祠,始建年代不详,史载“旧有闵祠,元末毁于兵,遗址尚存”。据清光绪《鱼台县志》载,康熙六十年(1721),闵子后裔闵煌在“治北二十五里大闵村建闵子祠”,之后又加修缮。最初的闵子祠只有大殿三间,1943年又增补东西配房各三间,另外还有三间大门楼子。大殿内无塑像,只有闵子神位,上写“先贤笃圣闵子骞之神位”,大殿中央上方悬挂着雍正皇帝亲手题写的“门宗孝行”金色匾额。祠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文革”期间,大殿、前门被毁,匾额遗失,碑碣被砸碎,古树被砍伐。现仅存东西配殿和部分古碑。199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侯堂

侯堂在大闵村西南,两村仅一步之遥,是当年宓子贱居住的地方。我们离开大闵村的时候,有人跟我们说,不要去了,那里关于宓子贱的遗物什么也没有了。即使是没有了,我也要去看看。

很快我们来到了侯堂,路边有一栋二层楼,底层是店铺。我进去向店家打听关于宓子贱的事,女店家说她知道宓子贱的事,但说不清楚,让我问站在旁边的那位男士。那位男士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说他叫王继民,他说这里曾经有座宓子祠。我赶紧问:“在哪里?现在还有吗?”他说就在前边的稻田地里,已经没有了。说着,他便领着我们往稻田地走,走到田边,他指着一个水坑说:“宓子祠就在这里。”我顺着他的手看去,水坑里有很多水,水上漂着浮萍。

宓子贱祠遗址

我问:“怎么变成坑了?”

他说:“刚拆的时候还有很高的土堆,后来人们总来取土盖房子,就渐渐变成坑了。”

“祠是什么时候拆的?”我问。

他说:“文革那时候。那时连樊子祠、闵子祠都给拆了。”

“我看樊子祠都重建了,闵子祠正在建着,没有人张罗恢复宓子祠吗?”

“没有。”

“为什么?”

“因为樊子和闵子都有后代在张罗,而宓子则没有后代,因而也就没有人张罗这件事了。”

听了他的话,我真为宓子贱感到悲哀。

我想找村碑拍张片子,证明我来过宓子贱住过的侯堂。王继民说没有村碑。我说:“那就拍村委会吧。”他说村委会就在前边不远,我领你去。他回家推摩托过来,让我坐上,跟他沿村路往西走不远,就到了村委会,结果外面没有牌子,他就给村长打电话,放下电话他说:“村长怕牌子放在外面被人偷走,放到里边了。你在这等着,我去取钥匙。”村委会门前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十分喜人,路边种的棉花都已经结了桃。

侯堂村村委会

不一会儿王继民回来,打开了村委会的大门,小院不大,干净整洁,靠墙长着几棵苦瓜,十分水灵,还结了几个瓜。牌子就立在墙上,共有两块,一为“鱼台县张黄镇侯堂村村民委员会”,一为“中国共产党鱼台县张黄镇侯堂村支部委员会”。我们把牌子搬到门口,拍了张照片,还让王继民给我也拍了张照片。然后王继民用摩托把我拉到我们的车旁,临别时,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向他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合影留念。

              2013年10月1日第一稿

              2014年5月28日第二稿

              2014年6月18日第三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孔子研究专家,跟着孔子去游学项目创始人。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四次重走孔子路。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梅庆吉跟着孔子去旅行展览专刊》《跟着孔子去游学·曲阜七日》等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