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兀公碑解读

 文化龙乡 2015-08-05

唐兀公碑解读

 

有人说,文物是一本无声的书,当历史都缄默时,它还在说话呢。在龙乡大地上,就有这么一处文物,穿越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伫立,细说着往日的辉煌。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不辞劳苦,要一睹其真容;因为它所载信息充满神秘和传奇,许多报刊媒体蜂拥而至,要将它破译;它就是濮阳县唯一的国保单位——唐兀公碑。

唐兀公碑位于墓地南部,系唐兀氏家族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为其迁衍始祖唐兀闾马所立的功德碑。方体,碑通高3.2米,碑身高1.45米,宽0.67米。下端每面浮雕斗拱三垛,盝顶,碑码上圆下方,仰莲底座,这样盝顶莲座镂雕,造型奇特,隽秀雅致,现已罕见。碑文魏体,四面书写,共72行,满行42字,凡2587字,由当时集贤学士潘迪撰文并书丹篆额。篆额一周: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碑文主要记述唐兀先祖自宁夏贺兰山迁居濮阳历经世系及功德行实之概要。碑文言简意赅,字态苍劲,是研究元代社会及书法艺术的珍品。
  据史料记载,昔唐兀公陵墓广两顷余,碑碣林立,石兽成行,翠柏葱郁,墓前有石坊、石刻、仪仗、人、狮、羊、马等,成对而立。因屡遭水患兵燹,现今萧然无存。唐兀氏墓位于濮阳县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200米处,现存6座墓莹,各长4米、宽2米、高1米,呈字形排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墓前立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墓前神道石刻多已淤埋地下,六十年代有棺出土。墓地现存有四个笋石,每个笋石分别标有该笋石的位置、方位及距离。

    
元朝初期,唐兀公随皇嗣南征,后带军籍来此做地方官。他为官清正,兴利除害,深受人民爱戴。唐兀为元代蒙族姓氏简称,该氏族世居宁夏贺兰元初,唐兀公随皇嗣昆仲南下,收金破宋,卓著勋劳,为官清正,忠厚耿直。退隐后兴利除弊甚博众望。今为濮阳柳屯、鲁河二乡杨十八郎,西杨、南杨三村杨姓先祖。
  唐兀氏家族从第四代更姓为杨,今杨什八郎村及周围村庄杨姓均自认为党项族后裔。1985年春,唐兀后裔集资万余元,重扶唐兀公碑,并建碑亭加以保护。
  1986年唐兀公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