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碑刻】大慈庵明清摩崖石刻群(下)

 佷山访古 2021-08-19

相关文章:

【长阳碑刻】大慈庵明清摩崖石刻群(上)

遇见大慈庵(下)

遇见大慈庵(上)

三际和尚飞昇去  白云山中梵音留——长阳白云山考察手记

攻玉寺和千年古银杏树

△大慈庵遗址第二处摩崖(向家舟摄)


大慈庵遗址第二处摩崖石刻,位于庵址西侧(路边)一小型岩石上,刻于清代乾隆十二年。幅高93厘米,幅宽57厘米。铭文为楷书,8行,满行21字,因风化,部分文字已难以辨认。全文为长阳知县雷声涣(焕)拨官山之官田田租设立茶汤以惠饮行人的告示。摩崖额题“恩垂万古”四大字,应非告示原文,为大慈庵住持刻石时所加,有歌颂之意。石刻正文释文大致如下:
特授湖北宜昌府长阳县正堂加三级雷为:
梯儿岩乃往来通衢,崎岖陡峻,负薪担米之□□□□堪悯。惟庵前半堂平地稍可息,有□□之水而难以济渴,将跴明官山□□大慈庵永常住现在官田并听该住持收租□□□□,以为冬夏设立茶汤,惠饮行人□□并取该住持认□□□□□□□□□
乾隆十二年三月,住持僧千山

△“恩垂万古”摩崖拓片(向家舟拓并摄)
值得一提的是,雷声涣(焕)是长阳历史上一位有为官员。据民国《长阳县志稿》卷十《名宦传》记载:“雷声焕,北直宛平人。由孝廉(注:代指举人)任长邑。礼贤下士,洁己爱人,料事出人意表。尘封案牍,莫不澄清,健讼者皆不事庭讯,自相输服,民得安堵焉。抚长年余,上宪嘉其能,遂迁京山。邑人至今思其德。”雷声焕是北直隶宛平县(今北京西城、丰台、石景山、海淀、门头沟五区全部或大部)人,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九江市永修县),与世界著名建筑世家——“样式雷”属同一家族。长阳各版本旧志所载其名第三字,或为焕,或为涣。鉴于此雷氏家族“声”字辈取名多从“氵”部,且乾隆《长阳县志》原本记为“雷声涣”,故其名当为雷声涣。

△“公议碑”摩崖拓片(向家舟拓并摄)

大慈庵第三处摩崖石刻位于庵址右侧(路边)一不规则天然岩石上,左右共两方,均与修路有关,皆刻于清代道光元年七月十六日。左幅高78厘米,幅宽60厘米,额题“修路碑”,正文主要为捐资修路人员姓名及捐资金额,因石面风化严重,具体文字难以辨认。右幅高96厘米,幅宽50厘米,额题“公议碑”,石面虽风化较重,但尚可辨认其正文如下:
□□往来行人皆是君子坦平大道□□□□□□□□□路崩坏地方有赵贵江(或汪)覃士传同缘□□□□□□□路并不峰山磨市马鞍山等处□□□□□□补修。
首人:皮大荣、江士梅、黄、覃士志、覃启□□□
李彩章、张定海、覃均进、李可试、刘儒、袁、邓林、李宗、田文富、邓文、黄大官、邓文烜、彭相、杨其、黄家兴、帅桂、樊贵、张、田□□、黄茂、正坤、戴官氏、廖太、□□茂、陈先、林国儒、史顺、、林长顺、张□□、黄□□、任□□□□□、郑□□、王□□秀、李宗佑、□□□、何先、冯□□、杨□□□□□□□□、胡□□□□□□□□□□□、覃文、□□□□□□□□□□□□□□□□□□□□□□□□
以上是笔者于2019年11月至12月间,与黄明财、熊万寿、李道泉三位先生考察大慈庵遗址时所发现的三处五方摩崖石刻基本情况。这些石刻的文字,填补了地方史志的空白,证明了官山及所属将军山在长阳古代交通史、地方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长阳历史上著名的大慈庵,其遗址、遗物应该得到妥善保护。

多宝寺村乐善桥

仙姐山见闻

【文献连载】民国重修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十)

秋游樟木垒村鲶鱼观

长阳第一位女校长——王贞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