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轮考点订正||方剂学之治燥剂

 壹亩莳 2021-08-20

图片

一轮复习考点

图片

01

治燥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

▼点击此处 查看解析▼

答:

【概念】凡以辛散清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用以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适应范围】适用于感受燥邪或脏腑津液枯耗所致的燥证。

【分类】分为清宣外燥剂和滋润内燥剂两类。

02

治燥剂的配伍规律。

▼点击此处 查看解析▼

答:

凉燥,常以辛散温润药为主,配伍理肺化痰止咳之品;温燥,常以辛凉解表药为主,配伍甘凉濡润或辛甘寒凉之品;滋润内燥剂,常以甘寒滋阴润燥药为主组方。

03

治燥剂的注意事项

▼点击此处 查看解析▼

答:

a.首先分清外燥和內燥,外燥中又需分清温燥还是凉燥;

b.治燥剂多由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易于助湿碍气而影响脾胃运化,故素体多湿、脾虚便溏、气滞痰盛者均当慎用;

c.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治燥剂有时需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不宜配伍辛香耗津或苦寒化燥之品,以免重伤津液。

方剂01

杏苏散-《温病条辨》

杏苏散内夏陈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原文】

*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组成】苏叶  半夏  茯苓  甘草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生姜  橘皮  大枣  杏仁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临床表现】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

*君:苏叶、杏仁—疏散凉燥,宣肺止咳;

*臣:桔梗、枳壳、前胡—宣降肺气,祛痰止咳,兼疏表邪;

*佐使:半夏、茯苓、陈皮—理气化痰;

       甘草、生姜、大枣—和诸药,调营卫。

【加减应用】

*若无汗,脉弦甚或紧→+羌活→解表发汗;

*汗后咳不止→-苏叶、羌活,+苏梗→降肺气;

*兼泄泻腹满者→+苍术、厚朴→化湿除满;

*头痛兼眉棱骨痛→+白芷→祛风止痛;

*热甚者→+黄芩→清解肺热。

【注意事项】

*外感温燥之证,本方不宜。

【配伍特点】

*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表里同治。

【辨证思路】凉+燥+痰。

【交叉→中药】

*前胡: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方剂02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原文】

*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

【组成】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胡麻仁  真阿胶  麦门冬  杏仁  枇杷叶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临床表现】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

*君:桑叶—清宣肺燥;

*臣:石膏—清泄肺热,生津润燥;

*佐使:杏仁、枇杷叶—宣肃肺气以止咳;

       阿胶、麦冬、胡麻仁—养阴生津润肺;

       人参、甘草—益气和中,培土生金;

       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应用】

*若痰多→+川贝、瓜蒌→润燥化痰;

*热甚者→+羚羊角、水牛角→清热凉血。

【注意事项】

*脾虚痰湿内盛,胸膈满闷者,本方不宜。

【配伍特点】

*宣、清、润、降、补五法并用。

*气阴双补。

*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润不腻胃。

【辨证思路】温燥+气虚+阴虚。

【注】膹郁[证名]→指呼吸气促、胸闷痞满不适。

【交叉→中药】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石膏[先]:[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方剂03

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原文】

*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组成】桑叶  杏仁  沙参  象贝  香豉  栀皮  梨皮。

【功效】→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

【临床表现】

*头痛,身热不甚,微恶风寒,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配伍特点】

*辛凉甘润之法,轻宣凉润之方→燥热除而肺津复→诸症自愈。

【辨证思路】温+燥+咳。

【桑杏汤&杏苏散→说明】:痰与咳嗽不能作为区分二者的点,而是温与凉,温相当于热,凉相当于寒,这是本质的区别。另外,看方名,两个方名都含有杏,不同的是杏苏散里有苏字,紫苏是辛温的,因此对应治疗的就是凉燥。而桑杏汤有桑叶,是苦寒的,所以治的是温燥。

方剂04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原文】

*喉间起白如腐,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

【组成】大生地麦门冬  生甘草  玄参  贝母  丹皮  薄荷  炒白芍。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阴虚燥热之白喉。

【临床表现】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期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方解】

*君:生地—重用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臣:玄参、麦冬、白芍—滋阴清热解毒;

*佐使:丹皮—清热凉血消肿;

       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

       薄荷—辛凉散邪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加减应用】

*若阴虚甚者→+熟地→滋阴补肾;

*热毒甚者→+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燥热甚者→+天冬、鲜石斛→养阴润燥。

【注意事项】

*白喉忌解表,尤忌辛温发汗。原书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

【配伍特点】

*邪正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正。

*凉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补清散敛共用,标本同治。

【辨证思路】肺阴虚+热+燥。

【注】方含增液汤。

方剂05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夏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原文】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组成】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

【临床表现】

a.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b.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解】

*君:麦门冬—重用以滋养肺胃之阴,并可甘寒清热;

*臣:人参、粳米、大枣、甘草—益中气,养脾胃,并可培土生金;

*佐:半夏—降逆气;化痰涎;与麦冬配伍润燥相得,使麦冬滋而不腻。

【加减应用】

*若津伤甚者→+沙参、玉竹→养阴液;

*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石斛、白芍→增加养阴益胃止痛。

【注意事项】

*寒痰壅肺之咳逆,脾胃虚寒之呕吐,本方不宜。

【配伍特点】

*“培土生金”。

*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辨证思路】肺阴虚+胃阴虚+胃/肺气上逆[半夏的价值]。

【注】

*麦冬:半夏=7:1。

*重用麦冬用意→养肺胃之阴,清肺胃虚热。

方剂06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阴伤。

【原文】

*手太阴肺病,有因悲哀伤肺,背心、前胸肺募间热,咳嗽咽痛,咯血,恶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际间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宜百合固金汤。

【组成】熟地  生地  归身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参  贝母  麦冬  百合。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养肺肾,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

*君:生地、熟地—滋阴补肾,凉血止血;

*臣:百合、麦冬、贝母—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佐:玄参—养阴凉血降火;

     当归、白芍—养血益阴;

     桔梗—祛痰止咳;

*使:甘草—和中调药。

【加减应用】

*若痰多而色黄者→+胆南星、黄芩、瓜蒌皮→清肺化痰;

*若咳喘甚者→+杏仁、五味子、款冬花→止咳平喘;

*若咳血重者→-桔梗,+白及、白茅根、仙鹤草→止血。

【注意事项】

*方中药物多甘寒滋润,脾虚便溏食少者,本方不宜。

【配伍特点】

*滋肾保肺,金水并调。

*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标本兼顾[治本为主]。

【辨证思路】肺肾阴虚+痰+咯血。

【注】生地,熟地同用;增液汤。

方剂07

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玄参地麦冬,热病津枯便不通;

补药之体作泻剂,若非重用不为功。

【临床表现】

*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组成】玄参  生地  麦冬。

【功效】→増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辨证思路】津亏+便不通。

方剂08

益胃汤-《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益胃汤,沙参麦地合成方;

玉竹冰糖同煎服,温病须虑把津伤。

【原文】

*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

【组成】沙参  麦冬  冰糖  细生地  玉竹。

【功效】→养阴益胃。

【主治】→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

【临床表现】

*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配伍特点】

*治病求本。

方剂09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味鸡内金;

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原文】

*消渴一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

【组成】生山药  生黄芪 知母  生鸡内金  葛根  五味子  天花粉。

【功效】→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主治】→气阴两虚之消渴。

【临床表现】

*口干而渴,饮水不解,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浑浊,困倦气短,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

【方解】

*葛根用意→助黄芪升发脾胃清阳,输布津液而止渴。

【配伍特点】

*脾肾同治,气津并补,标本兼顾,升阳、固涩、补益、清热四法并行

【辨证思路】脾肾+气虚+阴虚+消渴。

方剂10

琼玉膏[生地黄膏]-《洪氏集验方》

琼玉重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糖;

合成膏剂缓缓服,干咳咯血肺阴伤。

【组成】新罗人参  生地黄  白茯苓  白沙蜜。

【功效】→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主治】→肺肾阴亏之肺痨。

【临床表现】

*干咳少痰,咽燥咯血,气短乏力,肌肉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点】

*“培土生金”。

*肺肾同补,金水并调。

【辨证思路】肺阴虚+脾气虚。

真题演练

点击正确选项

01

【多选,2018年】组成含有桑叶的方剂是

A.羚角钩藤汤          

B.天麻钩藤饮

C.清燥救肺汤          

D.补肺阿胶汤

解析

【答案与解析】AC

清燥救肺汤 【组成】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胡麻仁  真阿胶  麦门冬  杏仁  枇杷叶

羚角钩藤汤  【组成】钩藤  桑叶  菊花  生地 白芍 贝母 淡竹茹  羚羊角 茯神  甘草

点击查看解析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