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亚迪“广告门”持续发酵,涉事方谁又能说真的无辜?

 汽车大观 2021-08-20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或许用到现在的比亚迪事件中最合适不过。

7月12日,中午比亚迪公司发表《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表示李娟身份、公章均为伪造,同时以比亚迪名义,与多家单位及机构展开广告宣传类合作。声明强调,对于上述事情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

随后,此次事件供应商之一的上海竞智广告,12日晚上以一篇《人BY脸,天下无D》的文章诉称,其为上海比亚迪公司(李娟负责)三年间提供的广告服务,比亚迪集团不可能不知情。文章持续刷屏,为“上海比亚迪合同诈骗案”事件撕开了一个口子。

吊诡的是,7月14日有媒体发布一篇《比亚迪合同诈骗案供应商亲述:李娟是因为1200万元的房子进去的》强调李娟是为免受供应商骚扰,以求自保,以上线陈振宇“合同诈骗案”报案不成立后以不明财产为由自首,并非比亚迪集团声明中所说的李娟因合同诈骗案被控制。

堪比“罗生门”的大戏就此上演。

12日到15日陆续有多位供应商出面讲述其与李娟的广告合作过程以及对李娟身份存在已久的疑虑,一句句话拼接之后,似乎将要完成模糊拼图。

但就在此时,比亚迪7月16日早上,第四次发表声明,重申李娟与公司无关,强调近日媒体报道中与李娟有关的关键人物“陈振宇”并非在职、离职员工。

除了汽车圈,“比亚迪广告门”话题成为所有行业讨论的话题,并长居微博热搜榜,而事件仍在发酵,疑团依然不断。

比亚迪“甩锅”?

截至目前,比亚迪已经多次发表声明。

6月13日,比亚迪子公司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有单位或个人伪造该公司印章、冒用该公司名义开展广告宣传类合作业务。这是比亚迪第一次就合同诈骗案发声,但此声明只是提醒供应商注意并请受害单位及时报警,并未提及诈骗人具体信息。7月4日,比亚迪集团在官网第二次发布声明,文中提到了李娟的姓名,称公司发现有不法单位或个人伪造比亚迪公司印章、冒用比亚迪公司名义开展广告宣传类合作业务,在公司报案后,犯罪嫌疑人李娟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而7月12日比亚迪集团的声明,称李娟等人在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国金二期租赁办公场所,使用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对外声称是比亚迪派出机构,同时李娟冒用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的身份,伪造比亚迪多枚印章,以比亚迪名义,与多家单位及机构展开广告宣传类合作。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高管身份,用伪造的比亚迪印章与任何单位或机构签署的合同,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这则是就4号所发布的声明,再次强调李娟一系列行为与自己并无任何关系。

7月16日早上比亚迪针对媒体报道发表声明,称李娟及网传的“陈振宇”非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更不是比亚迪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公司从未授权上述人员以比亚迪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代表比亚迪签署合同。比亚迪及子公司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印章并未出借给李娟或遗失,李娟以比亚迪及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名义对外签署的合同所用印章系伪造,但比亚迪比亚迪公司确实有高管出现在了李娟负责的项目活动现场。

今年6月比亚迪宣布赞助英超足球俱乐部阿森纳的活动。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比亚迪集团公关部部长李巍出席了活动,并留下了现场照片。但关于这次合作,比亚迪集团在声明指出,2018年4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以资源赠送及优惠价格的方式,推进比亚迪与阿森纳足球倶乐部之间的广告宣传。

目前比亚迪在官方微博上删除了所有涉及与阿森纳合作的相关信息。

7月13日晚间,英超阿森纳足球俱乐部(Arsenal Football Club)发表官方声明称,根据比亚迪告知阿森纳的信息,比亚迪相信其本身已成为一桩涉及诸多广告协议的诈骗行为的受害方。“我们正在调查事件现况,并与此前参与启动这项合作的比亚迪高层代表们共同商讨此事,针对此次事件,俱乐部不再发表更多评论。”

真假李娟

在比亚迪集团12号的声明中,李娟利用了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作为乙方与比亚迪总部取得进一步的联系。再以其手中本就有的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资源,冒充比亚迪上海分公司的身份作为甲方,以此为借口,让比亚迪上海分公司与足球俱乐部签约,进一步强化外界对其身份的认知。

但有媒体称,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实际控股人汪晓婷并不认识她,也并不了解合同内容。而在这三年间,李娟本人注册了与比亚迪集团域名相似的内部邮箱,同时与比亚迪高层建立密切联系。将比亚迪的广告代言多次分包给了下游的广告公司。

有多位广告商表示,感觉李娟和她开展的业务处于“灰色地带。一位广告商告诉澎湃新闻的记者,“她(李娟)的解释是,比亚迪深圳的股东在'打仗’,上海的团队是部分高层为了平衡利益而另立的一只队伍,在集团内没有合法身份。”由此有供应商认为李娟负责的上海比亚迪是专门为了美化财报设置的。

7月16日比亚迪集团第四次发表声明,此声明专门回应近日媒体报道,强调李娟及网传的“陈振宇”非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更不是比亚迪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公司从未授权上述人员以比亚迪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代表比亚迪签署合同。

综合来看,李娟肯定不是比亚迪的正式员工,在与比亚迪合作的时候,是以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进行的;而在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的时候,是以上海比亚迪的名义。

但李娟是目前看来勾连甲方比亚迪总部和下游的供应商唯一的人,可一个国产汽车打牌和众多广告公司如何被其一人玩弄于鼓掌?李娟变换自如,掌握比亚迪总部众多内部资源、公章、高层,又能控制上海雨鸿文化,再说服众多广告公司为其垫资宣传,不得不让人震惊。

所以李娟到底是个游刃有余的骗子,还是被丢弃的棋子,而“合同诈骗案”的关键人物,比亚迪再发声明强调的非本公司员工,李娟要起诉的“上游”陈振宇到底是否存在又是什么身份?

无辜供应商?

项目做了,钱也垫付了,却收不到回款,经销商确实很可怜。

一方面新广告法的再次更新与广告的用户要求越来越高,广告的创意、真实与表现形式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广告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门槛越来越低,广告大户宝洁公司也准备自己成立营销中心,从策划到执行都是一条龙自己做,以后也将是大趋势。广告界虽未至寒冬,也已秋风凛凛。

2017—2018年期间,在华东、华北等地区做了比亚迪试驾会(来源 | 上海竞智广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