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大观| 宁德时代battle比亚迪,是技术标准之争还是话语权之争?

 汽车大观 2021-08-20

通过针刺测试=电池安全吗?

最近,这成为了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之间争论不休且难分高下的问题。

今年3月,比亚迪号称可以“出鞘安天下”的刀片电池映入大家视野,其在针刺实验中的惊艳表现,大有颠覆三元锂电池独占鳌头之势。

如今,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亦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针刺实验视频,暗讽比亚迪滥用实验,并强调针刺实验不等于电池安全。比亚迪副总隔空回怼宁德时代的实验并没有造成电池短路,本就是混淆视听。众网友也纷纷在社交平台进行站队,甚至自己在家做起实验。


至此,由一根钢针所引发的“争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针”锋相对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之间的“唇枪舌战”背后代表着的是不同的技术势力。宁德时代深耕三元锂电池多年,比亚迪扎根于磷酸铁锂电池。


最近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删除了电池单体针刺测试,同时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对热扩散试验给出了两种触发热失控的推荐方法,一个是加热触发热失控,另一个就是针刺触发热失控。也就是说,新国标并非完全删去了针刺测试,但只是作为一种推荐测试方法,可用可不用。业内人士透露这是因为三元电池过不了这个测试,国家就把它从强制标准里把它拿掉了。

那么,针刺实验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宁德时代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中说到“从技术上说,电池包层面有更优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单体电池针刺测试的实际需求已不复存在。”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宁德时代说道:“宁德时代依然支持新国标取消针刺测试。我们希望行业关注的方向集中到整个系统层面的安全问题。”


而对于安全技术的衡量,比亚迪股份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曾表示:“比亚迪不管别的国家或者别的地区有不同的一些标准,但作为比亚迪内部评估来说的话,我们还是坚持用电动车电池里面最苛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电池。”


很明显能够注意到,对于针刺实验,两家公司的重视程度是有差距的。

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是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的核心原因,热失控又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挤压、针刺导致的机械滥用,内短路等。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电动汽车自燃的新闻也多了起来,市场对于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也今非昔比。强制规定是底线,但市场对于安全性更高的电池设备呼声也是越来越很高。
 
宁德时代为什么“挑事儿”? 
回头来看,为什么宁德时代近期会选择在社交平台频发“英雄帖”并剑指比亚迪呢?

宁德时代为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江铃、蔚来、威马、小鹏等车企提供配套动力电池。其中不乏一些车企也注资于宁德时代,因此宁德时代的江湖地位可以说是随着中国的新能源概念的提出而水涨船高。


不过,过去宁德时代一家独大之势最近却似乎正在被削弱。

从政策上来看,宁德时代已经没那么受到“偏爱”了。去年6月,工信部废止了动力电池“白名单”(《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和中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意图相符。虽然这代表着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翅膀硬了,但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现在也不得不与国外竞争对手同台竞技的局面,韩国LG化学、日本松下都将进入中国的市场池子争夺蛋糕。内忧外患之际,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也开始萌发了自主布局新能源供应链的心思。


政策愈发严苛,目标客户自立山头,宁德时代进入了需要以技术正名的时刻。
 
谁将脱颖而出?
如今,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隔空互怼愈演愈烈,据说宁德时代还准备了第三波攻势,但这实际上是预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关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话语权之争。

汽车企业已经有意识地在供应商选择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宁德时代也曾透露,与特斯拉透露的合作将致力于新型动力电池,其成本更低、性能更强……如今的动力电池市场,硬通货或许不再是巨头形象,而是技术。行业正在处于一个重新洗牌的局面当中。

宁比之争,实质上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两种技术线路的对决。


谁能成为本轮较量的主裁?答案肯定是市场。一般而言,市场可以发挥合理分配要素的功能,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而市场以及消费者安全需求将会为这场明争暗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从另一角度看,企业之间暗暗较量,也表明接下来到了电池技术真正比拼的时刻。无论宁德时代,比亚迪还是其他在中国市场崛起中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将迎来大考,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