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岁小伙打球后猝死,目击者一句话让人警醒!

 脊椎健康联盟 2021-08-20

三伏天有多恐怖?

或者说高温有多恐怖?

7月14日,在湖南株洲的湘江风光带

名24岁男子在室外打篮球时突然倒地不起

经判断为心跳骤停

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一小时仍然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

有目击者称

“当时天气炎热,他打了三四组下场坐在场下未走动且喝了冰水,

没想到发生了意外”

可能不熟悉篮球的朋友并不知道

像这种街头篮球打三四组的时间最多也就20-30分钟

也就是说24岁的小伙在运动仅仅半个小时后

饮下冰水后猝死

24岁花样年华,生命却意外终止,让人惋惜和痛心

同时,这件事情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即使热爱运动,在高温天,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尤其是长时间活动,以免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高温猝死

一、体质因素

运动猝死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与体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对于体质比较弱或者是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讲,发生运动猝死的概率比其他人群要高很多倍。
比如在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类疾病时,一旦进行运动,会导致心脏供血发生异常,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现象
一旦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就会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出现。
对于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或者是严重脑供血不足的人群来讲,也会因体内的供血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运动猝死的出现。

二、运动过量

即使每天都积极进行运动,但如果出现持续剧烈运动的话,也会对心脏造成非常大的负担。
而且还会导致体内的各种激素大量分泌,很容易可导致心脏的电活动发生紊乱,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也会相对提高。

三、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也是导致运动时发生猝死的其中另一个诱因。
如果在气温较高的环境当中进行运动,会使身体内的水分快速流失,导致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现象,发生急性脑梗心梗的概率就会特别高。
而如果在运动时突发寒冷的气候,很容易使人在短期内快速失温,而导致发生猝死现象。

三伏天运动应该注意这几点

1.高温天不宜户外锻炼

高温的三伏天,即使不运动,也会大量出汗,而从事体力活动,更是导致出汗量增加,如果汗液不能很好蒸发,体温调节遇到限制,就会引起发热、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

烈日下锻炼更是危险重重,想要锻炼,可以在早晨、傍晚,比较阴凉通风的地方。另外夏季温度高,运动量、运动强度都要减小。尤其当气温高于35℃时,尽量不在户外活动。

2.补充水分

夏季出汗多,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分、盐分,所以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一般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应在1500-1700毫升,天气炎热、户外活动增多时,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但是剧烈运动后,不能吃过冷食物,也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冷热刺激不仅会伤肠胃,更会导致血管收缩,导致身体各项技能受损。

3.预防中暑

夏季高温很容易中暑,尤其是剧烈活动会增加中暑几率。如果出现头昏、恶心、疲劳、大量出汗的症状,要警惕中暑的预兆,立即停止锻炼,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可以随身携带一些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夏季锻炼,可以在室内比较凉快的地方,户外高温,尤其是正午的时候,不适合户外活动。在室内锻炼也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度。

喜欢运动的朋友要注意避免运动型猝死

运动前注意排查风险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检查,以便于我们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如有没有心脏问题。

运动前保证充分的热身

充分热身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心肺代谢能力,这样我们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时,人体的代谢能力就足以满足运动所需。

控制好运动强度

因为超负荷运动,很容易导致猝死,所以要做到运动负荷与自身能力相匹配。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开展运动,不要一下子就直接冲到最猛的强度,这样很容易超负荷运动,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运动中不适别硬撑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很明显的气喘、心慌、头晕、极度疲劳、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千万不要硬撑,建议立即停止运动,以免猝死。

运动时做好防护工作

在参加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时,比如冰球、棒球,可能击打到心脏及周围位置,一定要做好防患。

运动后不要立刻停步

结束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来,最好再走上十几二十分钟,或者压压腿,同时做做深呼吸,让身体有个缓冲时间。

夏季运动后忌突然降温

夏季温度较高,很多人运动后喜欢来杯冷饮,而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腹部脏器及其血管会迅速收缩,刺激神经功能紊乱,增加心脏负担,提升猝死的发病率。
还有人会选择冲凉,但洗冷水澡时,水温过低,皮肤受到刺激,体温中枢应激性地肌肉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脑供血不足,有可能会“逼停”心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