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炳墓和春申涧,在惠山东麓静待岁月

 阿榧榧香 2021-08-20

★旅游地点:无锡锡惠名胜之阿炳墓和春申涧

阿炳墓位于惠山山麓,映山湖西岸。不是太好找,我第一次去找的时候走了不少的冤枉路。那时候没有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而指标牌又不太清楚。好在现在早已经轻车熟路,既然要登惠山,还是要去拜谒一下这位民间音乐家的。

阿炳,原名华彦钧,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当然他的作品并不仅仅只是二泉,还有《寒春风曲》、《听松》、《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至于他的出生年月,因为出生贫苦,不像有钱人家有明确的记载,所以现在有1887、1892、1893、1898年四种说法,跨度长达十二年。

人们现在亲切地称其为瞎子阿炳,其实他并不是天生眼盲。阿炳原来是无锡城区雷尊殿的道士,精通民族乐器,极富创作才华。中年双目失明,可能是病了没有及时治疗的缘故吧,就沦为了街头艺人。1950年12月病逝,葬在无锡西郊一和山房的道士墓地。可见人们还是承认其道士身份的,他自己也并不反对这个身份吧。

1979年5月,墓遭破坏,由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于1983年迁葬惠山东麓,就是现在的这个地址。这里离天下第二泉不远,或许更能让这位半生潦倒的民间艺人聆听他热爱的二泉音乐吧?

墓地面积颇大,达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民办墙组成,形状如同一个小小的音乐台。旧墓的墓碑存放在无锡市博物馆,现在的墓碑是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联立,杨荫浏书写。

墓前有阿炳的铜像,通体黑色,二胡已经被摸得露出了铜质的黄色。可见游客们对于阿炳的艺术,还是认可的。他戴着破旧的宽檐帽,佝偻着背,满面沧桑。

墙上是文保碑,写的是“华彦钧墓”,不过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阿炳墓。沿墙栽着一排青竹,探过墙顶。

墙外杉已经褪了绿色,换上棕红色的冬装。虽然一旁看起来有一些旧的建筑,不过暂时并没有作什么纪念馆之用。

门有点窄,在高大的树木衬托下,围墙显得矮到可怜。惠山的树不乏古树,这些树都生长了有些年头。

穿过另一侧的圆洞门,就可以登山了。墙外有一丛毛杜鹃,不是什么珍贵的品种,栽下基本上就不用管。后面的矮墙不知道是作什么用的,以圆木棍搭成。

往前走是春申花涧,想来春暮时分,这里的杜鹃花开得红艳艳的,才真正可以称得上“花涧”。

前面有块牌坊,上书“春申涧”,我才知道这里是我久寻不遇的春申涧啊,原来还以为在映山湖畔,难怪绕湖一圈都没看到它,原来是在半坡上。

春申涧又名黄公涧,相传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饮马的地方。秋末冬初的枯水期,这里的水也几近干涸。据说在夏季丰水期的时候,这里的水流还是颇可观的。虽然不能与著名的瀑布相媲美,不过自有一种小家碧玉般的楚楚动人。

春申涧下还有一座古桥,虽然没有说明,但是看其桥身,很明显饱经风雨了。还有一块卧云石,不注意的话很容易会错过。

卧云石为略呈长方形的天然巨石,长1.95米,宽1.15米,高1.07米,不镌“卧云”二字,落款“二泉山人”,也就是明朝正德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邵宝。邵宝与惠山寺诗僧圆显友善,圆显俗姓陈,号卧云。

一侧有座三角亭,我们在此稍作休息。正巧遇到一位老者,谈兴颇浓地告诉我们,他几乎隔天就会来爬一次惠山。无锡全境年满七十的老人是不用购买门票的,我们大是惊讶,看到不这位精神健朗的老者,已经年过七十。

在其后的登山过程中,我们见识了老人非一般的体力。至少常坐办公室的我是远远比不上的,只能吊在人家的后面。老人很好心地停下脚步待我们一程,让我们惭愧不已。

果然经常锻炼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自由行:无锡锡惠名胜之阿炳墓和春申涧

12月深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