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更聪明?孩子的思维能力该这样培养

 优眠精神心理 2021-08-20

思维能力往往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想到的解决思路。每个人的思路都不一样,一个年幼的孩子掉到了装满水的水缸里,同样是7岁的孩子,司马光就懂得砸缸救人,而其他的同伴只是干着急或者逃跑。可以说,如果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强,那么他的未来往往也会更有竞争力。

阻碍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第一,对孩子的想象冷嘲热讽。冷嘲热讽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些性格孤僻的、不爱说话的孩子,除了性格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们的冷嘲热讽导致的。

第二,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丧失很多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孩子不去探索世界如何获得思维的素材呢?所以,获得这个世界的感知对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第三,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比如玩积木,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玩积木,而是家长。当孩子想要搭出不同的积木模型时,有些父母耐不住性子就直接帮孩子搭出来了,导致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来思考。这不仅会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也会让孩子形成依赖的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孩子一问就给答案。只有让孩子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和知识去寻找答案,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多问问为什么,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些孩子可能得到了答案就此结束。你要问他为什么是这样,他可能就答不出来了。其实,这是对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的。作为家长,如果碰到只知其然的孩子,不妨引导他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追根究底,不管孩子的回答有多么啼笑皆非,也不要嘲笑或者打击他,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会让他更积极的去探索,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第三,利用“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练习时,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题,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性,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才能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

最后,循序渐进,调整节奏。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也要注意,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切忌“冒进”,当孩子已经表现出很反感的情绪时,不妨慢下来,调整节奏,循序渐进。培养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想着一天两天孩子就能变聪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