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通读 第八章 原文

 人也昔兮 2021-08-21

《道德经》通读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无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老子以水作为物象,述说道。我说过,读《道德经》,应特别注意每一章开首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词,这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词说的是事物,或者是人,也就是物象或者人象,你就可以知道,老子在这一章里,要借助这一物象来述说道了,或说道之体,或说道之用。但有一些章,比如说第一章,开首第一个词是道,第四章开首第一个词也是道,这表示的是老子要在这两章里,直接说道。

第八章第一句说,上善若水,我们就可以知道,老子在这一章里借助水这一事物,描述水的物象,从水的物象表达老子对道的所悟。我前面说过,道是一个玄妙的存在,它是无法用语言说得明白,并且道太大了,不可能用一句话概括得出来,只能用比喻说,并且道在天地万物的象里处处体现,所以,老子就用描述天地万物的象来述说道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去说道,有这样的好处,一是容易把道说得明白,因为,天地万物和人的形象,是我们都可以看得到,老子把我们都能看得到的象先说给我们,然后,再把他对这些象的所悟说出来,我们就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第二,这样去说道,把道的存在说得很具体,道是一种玄妙的存在,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物不在,这也正是道存在的状态,具体的第二个意义是,道既然与万物相依存,必然地有其根本性,还有它与天地万物依存的物本性,比如说,道对于天地万物的化生化育,不管是对天地,还是对万物,是一样的道性,但与太阳相依存的道,除了这一根本的道性外,还有一个与太阳自性共依存的道之本性,这个道之本性,与道与月亮的依存之道是一不同的。再比如说草木,与草木相依存的道,除了它的根本道性之外,还有与草与木相依存的道之本性,因为草、木有其自性,道在与它们相依存时,就会以草木的自性具有与草木依存的不同本性。道的普遍存在,普及到每一事物的个体存在之象那里,想一想,要把如此普遍的道说明白,只能如此说。这个如此说,就是在万物和人之象中,选择最为典型,有代表性,就是说能代表一类事物,或最能体现道性和道之本性的物象来述说。

水,就是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典型性的物象。它最能体现道性和道的本性。下面,我们来看老子如何描述水这一物象,又是如何通过对水之象的描述,述说道的。

第一句在指出物象水是,先用上善两个字对水给予了一个肯定。有人认为,上善这两个字,指的是有一定修养的人,我认为这个解释不确切,因为,这样理解,这一章所说的象,应该是人象,说的是上善之人。可从这一章的后文看,老子所描述的都是水,所以,不能这样理解。那么,上善在这里应该如何理解呢?

上,意思是至高无上,是说,水,具有最好最完美的道性,善,是好的意思,好,当然就有完美的意味。这一句是说,在万物当中,最具有完美道性的是水。这也是老子为什么会《道德经》第八章里首先拿水为述说道的一个原因。前面七章,虽然也有物象的述说,但都是对道之体和道之用的总纲说,从第八章开始,老子开始用具体说来述说道。水是老子选择的第一个具体说道的物象。

老子接着说水为什么是上善之象。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先来看看水是否具有这句话所说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想想老子描述水的利万物,和不争的自性,真是如此。然后,我们再来看水的利万物和不争是否具有道性,这也很容易想明白,天地万物,都具有这样的道性,天地万物,它们的存在,都有利他物的共性,并且,天地万物各不相争,太阳和月亮争吗?生长在一起的两棵草争吗?不争。再来看它们相互利他,先是大利,草可以光合,光合是草的自性,光合利大气,利天地的清净,草的自性之象,草叶,可供食草动物食用,草根,利大地的存在。我们想一想,天地万物,榜样都具有利万物而不争的道性。这么说,利万物,不争,就是道性。

然后,老子又说,处众人之所恶。如果说,利万物,不争,是水与别的事物共有的道之本性,那么,处众人之所恶,则完全是水的自性。水所处的地方,是别的事物不愿待的地方。我们不要把众人按字面理解,指的是我们人,恶,表达有情绪义,只有人有恶的情绪,其它万物可以说都没有恶的情绪,其它万物只有道性,没有情绪。但万物有自性,比如说,鱼在水里活,这是鱼的自性,你把鱼弄到地上生活,它就活不了,鱼的这种自性,也可以叫恶,就是说,鱼不愿意或者说不能生活在地上。水则不一样,别的事物,都有自己愿意和不能不待的地方,水则是哪儿都可以处。水不择所处。想想吧,道与万物共依存,水的不择所处的自性,是不是道性的最好体现。

所以,老子说,故几于道。就是说,水的上善自性,几乎就是对道性的最完美的体现。

下面,老子从七个方面,描述了水体现道性的自性之象。

在这七个方面,老子都用一个善字来描述。这个善,指的就是上善之善,意思是对道的最完美的体现。这样解释,就容易理解,老子这七句话所说的是什么。

居善地,指的是,水所处的地方,最完美地体现了道;心善渊,是说,从水的如渊一般的胸怀看,最完美地体现了道;与善仁,是说,从水对一切事物的仁厚看,最完美地体现了道,言善信,是说,从水的言之诚信看,水最完美地体现敢道,这里的言不好理解,水有言吗?水当然有言,当你站在水边,你是什么样,你呈现在水里的影子就是什么样,水真诚吧,水从来不会欺骗你;正善治,水的清正,和水的平静,最完美地体现了道,治的意思是平定平静;事善能,水在行事可曲可直,可方可圆,可大可小,可深可浅,最完美地体现了道;动善时,是说,水能根据时间和冷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成冰,夏日成河,春日淙淙,秋季湛蓝,水的如此自性也最完美的体现了道。

你还能说出第八个水的自性之象吗?这就可见老子的所观是怎样的用心和深慎。读《道德经》,一可以读出老子的天地之象,万物之象,和人象的观之入微入理,更可读出老子对道所悟的深妙,老子在描述所观所悟时的语言是另一种美妙。

最后一层,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争,是水之自性的根本,正是由于不争,没有事物不觉得水可亲可近的。尤,亲近的意思。无尤,对于水自己来说,这就是它的自性,因为不争,所以就有了如此自性,水与万物相依存时,无不对其显示出它的亲近可爱。只有不争,才能如此。

老子在这章里,以水为象,述说了道体道用,道之体,不争,道之用,利万物与万物亲近,仁厚而真诚。

上善:上,至高,善,完美。至高无上完美地体现了道。

尤:亲近。无尤,指的是,没有水不亲近的,万物对于水没有不亲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