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小动物,它们在古代的名字你一定没听过

 文冠厚朴 2021-08-21



其实在古代,人们给动物们也取了很多有趣的称呼,还有不少诗人还为他们写下了诗词。作为中国本土铲屎官的你一定要知道,猫不一定是吾皇,猫主子,狗也可以不用是单身狗,癞皮狗。

今天诗词君就来带你看看古代那些有意思的动物称呼吧。


猫:狸奴,衔蝉,虎舅,天子妃

猫的别称大多数都是根据猫的品种,毛色所衍生出来的。

狸:lí 即山猫,自古人们深爱猫咪,猫捉老鼠有功于世,诗人更是亲昵地称猫为“小狸奴”。

明·王志坚《表异录·羽族》:“后唐 琼花公主 ,有二猫,一白而口衔花朵,一乌而白尾,主呼为衔蝉奴、昆仑妲己。”

宋·陆游《嘲畜猫》诗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记载:“武后将王皇后与萧淑妃诬陷坐罪,断去二人手足,投酒瓮中,浸捞骨殖于后苑。萧妃临死前说:愿武为鼠,吾为猫,生生世世扼其喉。”因此民间又称猫为天子妃。

《乞猫》
宋 黄庭坚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赠猫》
宋 陆游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雪狮儿》·其四
清 厉鹗
称伊虎舅,斑斑玳瑁,身边频觑。
食有溪鲜,又上小庭高树。
如丘拗怒。想唤汁、多应回顾。
何事费,峨眉画手,穴中空怖。
延颈盘旋争赴。笑绿沙帏底,深怜群聚。
销得侯封,也算北门长护。
青钱百数。买双耳、微痕添锯。
窥鹦鹉。月季花前亭午。


狗:韩卢,豺舅,黄耳
 
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韩卢故成为狗的别称,也泛指良犬。

韩卢逐块:狗只知道追逐人投掷的土块。比喻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不能弄清事物本质;或做事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抓不住根本;引申为白费精力。

《尔雅翼·释兽二》:“世传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辄跪如拜状。”

晋·崔豹《古今注·鸟兽》记载:“狗一名黄耳。”
 
《满江红·和廓之雪》
宋 辛弃疾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
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
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吟冻雁,嘲饥鹊。
人已老,欢犹昨。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友封体》
唐 元稹
雨送浮凉夏簟清,小楼腰褥怕单轻。
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

桦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骝声。
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老虎:於菟,山君

春秋时楚人称虎为“於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

旧时以虎为山兽之长,故称。《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骈雅·释兽》:“山君,虎也。”

《重九》
宋 潘牥
  才说登山病便苏,老身健得似於菟。
  一丝白处潮来往,数点青边山有无。
  厌胜诗穷多插菊,驱魔酒恶细看萸。
  龙山落帽方真乐,孙盛汝非柏氏图。
 
《答客诮》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圈虎行》
清 黄景仁
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
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狮子:狻猊(suān ní)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第五子,另说是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外貌与狮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送颢雅禅师》
前蜀 贯休
霜锋擗石鸟雀聚,帆冻阴飙吹不举。
芬陀利香释驎虎,幡幢冒雪争迎取。
春光主,芙蓉堂,窄堆花乳,
手提金桴打金鼓。
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师子语。
苦却乐,乐却苦,卢至黄金忽如土。


兔:扑握,扑朔,明视(一作明眎)

扑握形容脚毛丛生的样子,也作为兔的代称。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明视(一作明眎)原为古代祭宗庙所用兔的特称,《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 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后逐渐成为兔的别名。

《和永叔内翰戏答》
宋 梅尧臣
从他舞姝笑我老,笑终是喜不是恶。
固胜兔子固胜鹤,四蹄扑握长啄啄。
任看色与月光混,只欲走飞情意薄。
拘之以笼縻以索,必不似纤腰夸绰约。
主人既贤豪,能使宾客乐。
便归膏面染髭须,从今宴会应频数。

《题刁光胤画册·雪松图》
宋 宋孝宗
梦中衣褐定何祥,明眎由来世泽长。
谁拟前身是韩子,为他毛颖著文章。 


杜鹃:子规,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

杜鹃是中国的一种鸟,传为望帝所化,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也叫子规。其它别称如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都是同属于杜鹃科。

《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鹤:胎仙

古代鹤有仙禽之称,又相传胎生,故名。

《寨儿令·夏》
元 张养浩
爱绰然,靠林泉,正当门满池千叶莲。
一带山川,万顷风烟,都在几席边。
压枝低金杏如拳,客来时樽酒留连。
按新声歌乐府,分险韵赋诗篇。
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鹦鹉:陇客

旧时相传鹦鹉多产于陇西,因此古代别称是“陇客”。鹦鹉的寓意又是英明神武,英姿勃勃的意思。

《和刘原甫白鹦鹉》
宋 梅尧臣
能言异国鸟,来与舶帆飘。
尝过西王母,曾殊北海鳐。
雪衣应不忌,陇客幸相饶。
因忆祢处士,旧洲兰蕙凋。

蜜蜂:金翼使

宋·陶谷《清异录·花贼》:“温庭筠尝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遍示知识,无人可属。”

《蜂房》
清 韦国琛
指点蜂窠里,房悬一角斜。
春深香作国,日暖蜡为家。
世界真如蜜,楼台半是花。
忽逢金翼使,为报午时衙。


蝴蝶:玉腰奴

宋 陶谷《清异录·花贼》:“温庭筠尝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遍干知识,无人可属。久之,自联其下曰:'花贼玉腰奴’予以谓道尽蜂蝶”。

《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
清 纳兰性德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
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
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蟋蟀:促织,俗名蛐蛐儿

在乡间又称为天鸡、灶鸡子。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蟋蟀。玩蟋蟀流行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历史上还出过几个有名的 “蟋蟀皇帝”、 “蟋蟀宰相”、“蟋蟀相公”。

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谓其声如急织也”,形容蟋蟀鸣唱如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是在催促织女飞梭速织,“促织”之名由此而来,又有促织、趋织、催织、纺纱娘之称。

《诗经·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促织》
唐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蟋蟀》
唐 张志真
花丛月下总吱吱,正是秋声欢唱时。
得意之时多失意,三五成群捉蛐蛐。

 
蜗牛:篆愁君,黄犊

三国《魏略》:“ 焦先及杨沛 ,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

因下雨天时,蜗牛频出,留下的爬行足迹,酷似篆书,喜欢联想的古代诗人们便将阴雨天的愁绪与这种篆书一样的足迹联系在一起,因而蜗牛便被冠上'篆愁君'之名。

《贫家壁》
唐 李善宁之子
椒气从何得,灯光凿处分。
拖筵来藻饰,惟有篆愁君。
 
《春怀示邻里》
宋 陈师道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郤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珠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你心目中的最佳小可爱是谁呢?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