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行车轮组编制科普1:哪些因素影响了轮组刚性和弹性

 单车基械匠 2021-08-21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单车基械匠。

我们今天来聊聊关于轮组的话题,正如题目所说,自行车轮组就像是一个悬挂系统。无论是什么材料,都会产生形变,并且形变改变后都会有个释放应力的过程,就是材料本身会有恢复原状的内力。能恢复原状的叫弹性形变,而不能恢复原状的就是塑性形变,我们经常谈论的刚性,就是在描述弹性形变的大小,叫做应变量,就是材料受到外力时变化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当辐条受到100kgf的拉力时,辐条大约会被拉长1mm,这1mm就是辐条的应变量。反过来,车圈受到辐条的拉力,自身也会向内收缩大概十分之几毫米。但是如果是使用的开口胎,在100psi的胎压下,轮胎向内的的压力则可以达到2200kg。车圈在强大的压力下,也会收缩变小。所以轮组在使用开口胎时,辐条张力会下降,下降程度和车圈材质以及辐条和车圈所成的角度有关。

【在辐条拉力机上这种应变量的感受会更为明显,随着张力的增加,丝杆也再一点点的上移并拉动辐条】 

在车轮上,看似平静,实际在使用中力的变化是异常繁杂的,哪怕是单独坐上车上什么都不坐,辐条的受力也是一个不均匀的状态。

 

【110psi的胎压下,整个轮组的辐条张力都有所下降】

【车轮在静止状态下负重时的辐条张力变化,可以看到底部辐条张力下降,上部辐条张力增加】

在纵向刚性上,车轮随着状态不同,无时无刻的都在发生着变化。自行车在静止状态下,实际自行车是被悬挂在辐条上的。以一名75kg的车手坐在车上为例,车轮上部的辐条张力会增加越15%,位于底部的辐条张力则会下降。而踩踏时情况会更为复杂,驱动条(从侧面看,向后伸出的)张力会增加,而制动条(从侧面看,向前伸出的辐条)则张力会相应的下降。

 

【想象花鼓顺时针旋转,通过辐条拖拽车圈顺时针旋转,所以就可以判断向后伸出的为驱动条】

在横向刚性上,轮组的刚性由车圈,花鼓和辐条之间所组成的三角区提供,三者组成的三角区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轮组的侧向刚性。

辐条的直径,形状,或者说横截面也对弹性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以15g14g15G直径1.8mm14G直径2mm)辐条为例,15G辐条虽然直径仅减少了10%,但是横截面积却比14G减少了20%,不过弹性却增加了20%。同理,更细的变径辐条或者是破风辐条,也会提供更多的弹性,大约是14G辐条的2倍。虽然辐条的弹性在使用中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但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简言之,相同配置下,直径更大的辐条可以提供更多的横向和纵向刚性,形变更小。

除了辐条自身的弹性,辐条的张力也很重要,正确的辐条张力是一个轮子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张力过高会在应力集中点产生塑性形变,张力过低则会让轮组不稳定。通过辐条张力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当辐条张力在一定范围内时,即使辐条张力会因为胎压导致的轮框收缩而降低,即使会因为负重而降低,其改变的范围也不会超过其弹性形变的范围。所以我的建议是辐条张力范围在100-130kgf之间最为合适(一般前轮较低,后轮较高,详情后期文章会提到),虽然辐条的断裂强度普遍都在300kgf以上,但是辐条应力集中点的疲劳程度则会受到张力高低的影响。

【横坐标为拉力,纵坐标为形变量,可以发现当拉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应变量就不再是正相关的变化】

下面是车圈,车圈的重量和形状都会影响到弹性的变化,其中形状的影响更大。在高框车圈上,纵向的弹性更小,而底框车圈则在横向刚性上更好。但是无论形状如何变化,在车轮和地面接触的位置上,辐条张力都会降低,在微观上,车圈会有一个微微成W的变形,这会让底部辐条的张力降低,两侧的辐条则会张力增加。这种变化会在骑行中周而复始。

花鼓的形状基本不会对车轮的弹性产生影响,但是法兰盘的相对位置则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里只是谈弹性,花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所以就不过多展开了。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纵向刚性一方面提供了舒适性,但是过多的弹性又会增加滚动阻力并且会损失更多的能量。侧向刚性则可以在转弯处提供更多的指向性和牵引力,特别是在越野赛道,会影响到你的精准操控,而在公路车上则会影响到你的摇车和冲刺。

 

这些都很像是一个悬挂系统,实际在公路车上,你也确实可以感受不同轮组的不同弹性体验,即使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细微的。特别是近些年,车圈的形状一再的改变,更宽的轮胎,更低的胎压,纵横比例更小的车圈,都在通过实际使用验证其真实有效性。除了高速下的气动性,更多的舒适性,平顺性,吸震性都开始在轮组开发中占有更多的比重。

OK,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单车基械匠,给您带来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实用的单车知识。拜拜

参考内容:wheel fanatyk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