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兴青瓷的前世今生

 在宜兴 2021-08-22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749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7000年的制陶史,宜兴“五朵金花”闻名于世。

陶都宜兴,我们听过太多关于紫砂的传奇,而作为瓷器之母的青瓷,却低调静寂

宜兴周墓墩的国宝级陶瓷

青瓷有多美?

在中国,“雨过天青色”留下无限想象,而在欧洲,青瓷与穿青袍的美人共用一个名字,到现在也一直称青瓷为“雪拉同”。

(实拍)

1976年,考古所发现的古代青瓷最为顶级的器物就在宜兴周墓墩中出土。

周墓墩是周氏家族墓地,周处是“阳羡第一人物”,青瓷神兽尊正出自周处父亲周鲂的墓中。

青瓷神兽尊造型独特,神兽嘴内含珠,以神兽的腹部为器腹,以兽耳为器耳,四爪、双翼等为装饰在全器周围,神态生动。

三国纷争,众人都有避世避难的想法,对神兽尤为敬重,而神兽尊也寓意着保护家族平安。青瓷神兽尊现藏南京博物院,是江苏省十件国宝级陶瓷文物之一。

周墓墩中还出土了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青釉镂空香薰等青瓷珍品,无不见证一段尘封的历史。

千年的宜兴青瓷

最初的青瓷,并非常说的青翠欲滴,而是青中泛着黄褐,正如从泥土里走来的古老生活。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宜兴丁蜀汤渡周围发现5处六朝青瓷窑遗址。

这些规模较大的青瓷窑群,出土日用青瓷为主,包括青瓷盘口壶、泡菜坛、双系罐等,实用而精美,在当时宜兴青瓷的制作日臻完善。

(实拍)

自隋唐起,历史在战乱中走向长久的安定,瓷业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宜兴青瓷在烧制规模与数量上都达到鼎盛。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苍古幽雅的青瓷深受喜爱。


(实拍)

其中,宜兴的小窑墩始烧于唐代早期,涧众窑为中晚唐,归径窑约为唐晚期五代时期。温润的釉色,玉脂般的观感,类冰类玉的青瓷盛放在岁月的江南。

宜兴青瓷始于西周,从发端变迁到跌宕振兴,经历上千年的时光,在唐宋以后却逐渐衰落。

走出国门的“东方蓝宝石”

跨越800多年的历史,时间来到1961年,宜兴瓷厂开始青瓷试制工作。

宜兴青瓷成为唯一复烧成功的原越窑系青瓷,当时宜兴和浙江龙泉并称为中国青瓷两大产区,宜兴青瓷如凤凰涅槃般重生。

(实拍)

不仅是国内,宜兴青瓷更走向国际市场,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瓷”。

(实拍)

(实拍)

上世纪80年代,宜兴青瓷最为繁盛的时期,有花瓶、花盆、茶具、酒具、烟缸等近1000多个品种,青瓷产品销往54个国家与地区。

宜兴青瓷更是多次荣誉加身,屡屡获奖,1982年宜兴青瓷获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10件什锦开片瓶”“开片活环龙尊”获全国日用陶瓷产品同行业质量评比优质产品奖、1987年5件青瓷瓶系列产品获全国陶瓷行业质量评比优质产品奖等等。

梦回宜兴青瓷厂

走过辉煌的3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末宜兴青瓷厂宣告破产,对于宜兴人来说无疑是一段灰色回忆。

练泥、制胚、上釉、烧造……件件作品,都是生命的沉淀,这背后有一双双巧手。

(实拍)

低矮的长条型屋子整齐排列,间隔的一根根烟囱,伴随电线杆伸向泛黄天空,多少宜兴人的青春记忆。

从1961年一开始的20多人,到宜兴青瓷厂的上千名员工,所幸,经过下岗潮的阵痛,宜兴青瓷的技艺仍在传承。

(实拍)

2003年原从业者陈氏兄弟创办宜兴市中远青瓷厂,2007年,原青瓷厂厂长谈志坚聘用原青瓷厂生产技术的人员,烧制青瓷,使青瓷迎来新的机遇。


如今,宜兴青瓷制作技艺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宜兴青瓷,正如一位遗世而独立的美人,每一件作品都沉淀着自己的故事,而宜兴青瓷产业也在发展中积蓄力量,传承昨日的工艺,迸发明日的创意,拼搏在每一个今天。


《在宜兴·有声》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