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递温情,家校共融

 特教梦 2021-08-22

传递温情,家校共融

宋美娇

临沂市费县特殊教育学校

长长帮扶路,浓浓爱子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费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此组织了一次教师大家访,温暖千万家的活动,1月21日,我们又一次走在家访路上,众所周知,家访是家校联系的一种方式,为了构建良性互动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桥梁,让我们的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感受到这份来自手心的温度。尤其重点关注贫困儿童、离异儿童、留守儿童、伤残儿童的学生给予了莫大的生活帮助及精神支持,并为学生带去了爱心助学款和米、面生活用品。

我们摸查了每位学生的家庭住址,按片区划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四到五名教师,要走进每一个家庭,聆听每一个成长故事。这次的大家访活动真正与众不同,在短时间内就走进了不同的家庭、接触了不同的家长、了解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熟悉了不同孩子的成长过程。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一度为孩子的优秀而兴奋,一度为家长的迷茫而担忧,至今孩子们喜怒哀乐的画面现在还依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不断摸索着,如何才能和孩子对准“音调”。

那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家访呢?

一、 进行宣讲,重视家访

让家长认可教师的所作所为,一切为了孩子,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有些家长会意识到孩子在家在学校的动态,有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比较活跃,而在家中父母的管教下,又比较听话平和,所以,家访既能有效让家长和教师把这个学生了解透彻,也会格外关注这个学生。只有进村入户走访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个学生叫宋XX,上课不学习,不善与人交流,经常和同学们打架,我们到家中走访,才了解到这位学生的生活环境让他没有安全感,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智障人士,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全家只靠父亲打些零工维持家用。这使得宋同学性格孤僻,事情不顺心就会动手,在他的学校生活中,我们会格外注意他,关心他,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二、端正态度,艺术家访

在家访前,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在校表现中的优缺点,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状况,哪些方面该肯定表扬,哪些方面该提出批评或改正的建议,教师还应明确家访的目的,还要通过学生了解一些家庭情况,对教育子女的态度,这样能更快地找到共同的话题,更好地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一两个突出问题,能提高家访的实效,教师在于家长谈话的时候,说话要有方向,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先列举一些好的方面,表达出对一个孩子的肯定,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再对学生的缺点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面子,拉近了师生距离,而且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三、作好记录,巩固家访

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理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每次家访后,应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的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我们可以在家访中搜寻一些感人小故事,或者拍一些最美家访照片。

在这次家访中,感动的不仅仅是家长,在场的教师也会为之感动,比如一早蹲在村口等我们的邸同学,看到我们的身影急忙跑过来马同学,彭同学的妈妈热泪盈眶的向我们表示的感谢,李同学家一早就备好的水果瓜子等候我们的到来等等,其中,一个特殊的家庭其乐融融的爱意温暖了我很久,他们一家三口都是聋哑人,在与张同学爸爸联系时,几次拨打电话后,他短信告知我,他是一位聋人,千方百计的找到他的村子时,他就在村口等我们了,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很激动,进入他家时,眼前的一切让我振奋,排列整齐的柴火,院子里干干净净,院落里那一盆盆的绿植,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一个本没有“生机”的家庭,却被他们过的有声有色,与他们简单的手语交流后,我们得知他们都在附近的板厂打工维持生计,虽然劳累,要比正常人多付出,但他们是充实的,一家人住在一起,女儿虽然残疾,但听话懂事,没有比这些更其乐融融的。恍然,在他们这些当父母的身上,我看到了张同学的希望,她在校团结同学,性格开朗,心怀阳光,他们没有过多的抱怨,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努力生活,勇敢奔跑,这是一种多么美的生活呀。

良好的家校共融,尤其是对特殊孩子这个群体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促进家校联系。家访为师生携手培育孩子成长提供了最直接的机会,因为它让老师了解了孩子的家庭表现,让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在校行为。频繁的联系会促使孩子变得更好。第二、增进家校感情。家访以孩子为链,让老师深入孩子家庭,了解孩子的个性、探知家长的想法,与家长、孩子面对面交流,增进了老师和家长的感情。第三、用心做好教育。家访打开了家长的心扉,让教师明白: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不起眼;而在家长心目中却是百分之一百,家长无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明天,记住:“一个也不能放弃。”第四、关注孩子习惯。家访的重点是通过沟通一起寻找孩子的成长策略,帮助其快乐成长。而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因此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并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培养。

在家访中,见证着生命不同的奇迹,聆听着不同的故事,这一刻,我是幸福的。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