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研究的思考

 特教梦 2021-08-22

关于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研究的思

常露文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告别前往登封磨课的会议,结合各校老师们最后的评课回来看了一些论文后,对于我们学生良好行为的研究有了一些思考。

在金水区特教学生老师的课堂上,课堂常规从头贯彻到尾,虽然看似好像在一节半小时的课堂中,维持纪律、强调常规花了不少时间,但同是二年级的学生,确实能从孩子们的状态中对比出我们学生与之差距。

其实良好行为与适应行为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概念解释主要指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在社会文化环境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表现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放在课堂中来看,课堂适应行为便是符合学生所在班级内教师或者同学期望的良好行为表现。良好的学校课堂行为有利于智力障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研究数据发现,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与其良好行为的表现能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的良好行为与智商等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虽然智力的损伤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改变的,而良好行为表现不足对于他们来说却可以通过教师积极应对从而得到补偿。低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阶段,是立规矩的阶段,课堂上教师更关注的应是学生的行为,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都会立刻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纠正。

 但智力障碍学习课堂良好行为和问题行为种类较多,教师应对形式单一,总采用智力障碍学生已经习惯了的应对方式就会导致智力障碍学生积极性较低,教师的表扬对学生起不到强化作用,无法维持良好行为,也不会认识和纠正问题行为。当智力障碍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良好行为时,教师常常只是一句“很好”、“你真棒”等,对于低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效果,有新鲜感,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中会出现很多次类似的表扬已经灭有明显的效果了,起不到维持良好行为的作用,如果教师把榜样发、正强化等应对方式与语言应对相结合,在课堂上更加灵活的应对,就会更加调动智力障碍学生的积极性,智力障碍学生就会有更好的良好行为。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而容易忽略他们的良好行为,在学生发生良好行为时其实也应该及时鼓励表扬,增加榜样行为这种正强化带来的出现良好行为的频率。这一点在金水区辅读学校老师的课堂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这是在我们的课堂上需要多多注意的问题。

我认为,培智学校教师在应对智力障碍学生课堂行为时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个孩子行为及时应对,才能让我们在努力实践出有效课堂的路上做出良好的铺垫。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