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研点击】 谎言不可怕

 特教梦 2021-08-22

彭志爽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看见《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不想读下去的,因为这本书是在讲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觉得自己目前用不到,但是细想,我们特教老师对于学生而言,不止是老师,更是父母。再加上我们班孩子年龄较小,对于跟他们的沟通交流困扰我已久,我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关于谎言的这部分,作者认为恐吓是导致孩子撒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对于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当孩子被告知:“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时,他听不到“如果你”这三个字,他听到的只是“再做这件事”。有时他会把这句话理解为:父母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她会失望的。这样的警告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很合理。但孩子肯定会再犯那些让人讨厌的行为。警告是对孩予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小燃,小燃喜欢打人,对此我们班三个老师很是生气,我跟马老师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每一次小燃打过人之后,我们都会很生气的对小燃说:“你要是再打人,老师就让妈妈把你带回家了,……”。但是不论我们怎么说,小燃还是会打人。看完书之后我才明白,或许小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如果,他只听见了打人,他觉得是老师希望他去打人。看完书我才明白不是孩子知错不改,而是我们作为老师没有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我们作为老师和父母可能不知道,有的时候孩子说谎是因为我们错误的询问方法。作者认为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父母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小霞是我们班程度最好的孩子,所以我们格外注意小霞的行为,当我发现小霞拿了讲桌上的玩具时,我没有意识到我对小霞的询问造成了小霞的谎言。“小霞,这是谁的玩具”“我的”“谁给你买的”“爸爸给我买的”。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我的批评。但是如果我直接告诉小霞“这是老师的玩具,你下次想玩要先经过老师的同意”,这样小霞也不会向我撒谎。

我们作为老师或者父母,讨厌孩子撒谎,觉得撒谎是孩子不诚实,一旦孩子撒谎,我们想到的是歇斯底里的批评,无休止的说教,却不肯去思考孩子为什么撒谎,孩子撒谎了该怎么冷静的面对。谎言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解决方法。方法不当,谎言不止。

我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