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方法

 特教梦 2021-08-22

生活自理能力

训练的方法

李亮亮

武功县特殊教育学校

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即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提升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自立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智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力落后儿童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语言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机能、矫正身心缺陷、智障孩子能否自主于社会,成为生活的自立者,还要看他是否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而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们特殊教育对智障儿童的重要环节,平时这些特殊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令人担忧,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学生将来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奠定坚定的基础,把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智障教育之中是特殊学校办学的教学理念。

开设在武功特殊教育学校特教部,培智班五班共有12名学生,他们都是在智力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在个人卫生、衣着、大小便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情况,实在是令人头疼。在这学期开学初的卫生检查记录中,12名学生中2名长发的女生,整天头发乱糟糟,不会梳理;有5名学生经常把鞋子穿反,并且不会系鞋带;有6名学生的手指甲是长长的,而且嵌着黑黑的泥巴;有3名学生的手背、手腕、脖子存有污垢;头发是脏的,还带有异味。吃饭前不愿意洗手,掉下来的饭用舌头舔;有个叫X的女同学连自己是男是女都搞不清,想上哪个厕所就上哪个厕所,经常在男厕所里出现。有时不愿意去厕所,就随地解决,既不讲文明也不知道难不难为情;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有伸不进袖子的,有扣不住扣子的,有扣好扣子后左右不对齐的,更有拿起衣服就穿,却穿成了领子在腰上;提裤子时,裤裆总是耷拉着……这种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认为有家长不要求他们学习任何的本领,采取一手包办的方法所致的,也有缺乏系统规范地训练,使学生得不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机会的原因。其实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学习更重要。只有让每位智障学生学会了自我照顾,才能真正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想:智障儿童是未来社会的组成部分,为了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来克服特殊儿童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会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以缩小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让智障儿童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学会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今后的生活中少依赖或不依赖他人,使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武功县特殊教育学校应有的贡献。

通过教育教学、生活实践训练的研究,摸索,对提升智障学生生活的结论、训练方法如下:

一、有计划地各科渗透,形成生活自理系统化网络

智障儿童除了智力低下外,往往伴有其他能力的缺陷。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老师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和流程。我们需要整个班级的老师一起规划研究,制订详细可行的训练计划。做到集中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和课外辅导相结合,对程度较重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例如:有的孩子由于小脑发育不全,引起手部不灵活,从而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在精细课上,运用缺陷补偿原则,进行小肌肉能力训练,我们让学生进行折纸、捡豆子、舀乒乓球、涂色等方法练习孩子的手部控制能力和手指灵活度。在感统课中,通过感知觉的刺激,加入大滑板、触觉板、触觉球等训练项目,从感知觉方面进行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觉能力,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打下基础。

在生活课中,老师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品名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还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和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生活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

二、小步子,多循环,反复练习

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思维不能像常人一样有的放矢和分析问题,因此对智障学生的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速度要慢一些,起点要低一些,要让学生觉得一学就会,这样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树立信心,给后续的训练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训练较多步骤的项目中,我们可以将这个步骤分解若干的小步骤,让学生从小步骤操作。例如:教学生穿袜子,可以将整个过程分解为:1.让学生选择喜欢好穿的袜子;2.认识袜子的正反;3.认识袜子的袜面和袜底;4.可以双手把袜子堆叠起来;5.可以将袜子套在脚掌上;6.可以将袜子拉到脚后跟;7.双手可以将袜子拉到脚踝处,并且脚面、脚后跟都穿对。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老师要耐心一步一步指导,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学习,通过小步子的强化,逐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

三、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训练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时,除了示范、讲解、指正外,还可以配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生活的自理技能。游戏是智障学生最喜欢、最愉快、最易接受、最易开展的学习方式之一。老师们可以将生活技能的学习内容与操作中融入游戏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生穿脱衣服时,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娃娃家”,通过给娃娃穿脱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梳头发等来锻炼这方面的技能;通过招待小客人,锻炼孩子有礼貌地使用碗筷;通过小手变白,培养孩子洗手的能力,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只要我们老师细心观察,开动脑筋,智障学生的许多技能都能在游戏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培养,然后帮助他们迁移泛化到生活中,这种方法,也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明显。

四、树立榜样,不断提高要求

在劳动课上,老师教学从洗手洗脸到洗餐具,从穿衣脱衣到系鞋带,都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练习。常常是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动手练习,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指导,最后一个个过关。也可以设计成游戏活动,让班级里能力较好的孩子先给其他孩子示范,给其他孩子做榜样,让其他孩子照着做,再次达到训练目标的要求。

五、运用奖励机制,在表扬中展开训练活动

    智障儿童因层次低能力差,在自理能力时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用孩子喜欢的物品给予奖励,增强信心,使这个能力得到有效强化。例如:班级中XX孩子在上完感统课后,能够自己主动穿鞋子,并且把鞋后跟提好,老师就奖励他喜欢的汽车玩一会,以此巩固学生的此项能力。

六、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进行家庭强化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好多家长几乎包揽了关于孩子的所有活,只重视对孩子物质的投资,轻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学校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完成,但回到家里,父母的溺爱,尤其是爷爷奶奶,生怕孩子烫到伤到,生生剥夺了孩子自身体验的机会,这是不利于孩子能力培养的。家长们只有和老师达成共识,跟老师步调一致,统一思想认识,将老师上课所学知识带回到家庭中,让孩子反复练习巩固,孩子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得到强化,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之,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是一个漫长系统的过程。只要他自己能做,自己愿意去做,我们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并且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加上耐心细致的教导,只有这样,培养儿童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作为特殊教育行业的一员,我们应充当好智障儿童的“拐杖”的角色,让他们蹒跚的步履变得更加轻盈,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绚烂的花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