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新上任的领导,都会大面积调整干部?

 云说职场 2021-08-23

星标并回复『福利』 送你一套成长资源包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全文约 2400字,建议阅读时间 5分钟

你好,我是小云。

张三所在的公司十年内,已经经过两轮改革重组了。

公司最近几年发展势头不错,相比十年前,营收、利润,已经翻了好几翻了。

去年,集团公司领导换届,来了个年轻的领导。

我们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领导也不例外。

上任之后,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将党的建设,放在企业建设的第一顺位。

不得不说,这位领导很智慧,毕竟自己太年轻了,要靠什么来管理那些比自己还老的领导干部呢?党的思想建设。

第二件事情,到处搞调研,每到一处,就发一篇关于某个业务的发展思想。

等把所有单位调研完,就编了一本册子,叫做战略发展规划。

第三件事情,对集团本部部门一把手,二级单位一把手,做了全面调整。

之后,再逐步向下推进自己的干部调整策略。

其实,不止这位领导。

历届领导,上台后,都会对领导干部做调整。

关于人事,一直都是比较敏感的事项。

为什么呢?


1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换个新瓶子

新领导上台,先烧的第一把火叫做出台“新思想”。

毛主席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将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于是,换掉陈旧的脑袋,换上革新的脑袋,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情。

谁会将新领导的思想装进自己的脑袋呢?

原有干部体系吗?

那些在原有政策体系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领导干部,早已适应原有的管理模式、政策、资源、文化等,现在一下子,要启动“新思想”,不少人肯定转不过来弯来。

张三所在的单位,一把手刚刚调整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现出了水土不服,经常会怀念以前的管理思维和行为习惯,对新领导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

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其实还可以怎么样。

思想不统一,企业就如同一盘散沙,连个拳头都握不紧,更别提什么组合拳。

那么,谁最能装新思想呢?

跟新思想的领头人,一起奋战过来的队友、同好,还有那些已经成长起来、即将成长起来的小年轻。

以及,在原有政策体系中,没有得到提拔、晋升被重用的人。

俗话说,企业的人才,就是企业的天花板。

领导干部就是企业革新的天花板。

旧瓶装新酒,如果不行,那就换新瓶,装新酒。

一切从“头”开始。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头脑,打造一个全新的组织文化体系,为新思想落地,提供温床。


2
落实新思想
解决手脚执行力

解决了脑袋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手脚的问题了。

有的人,虽然能跟上新思想,但是手脚却跟不上节奏,执行不到位,能力有欠缺。

有的人,虽然当下跟上了思想,但是思想却左右摇摆,执行打折扣,能力越强越坏事。

怎么办呢?区分对待。

思想能跟上,能力跟不上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机会,在工作中成长和发展能力。

对于思想左右摇摆,跟风观望前后掣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个脑袋。

为了完成从“思想”到“手脚”的转化,最终达成预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能力很重要,但是越向高处走,个人素质排序对品行的要求越高,品行>性格>能力。

我们经常说,狗改不了吃屎。

实际上,就是对品行的一种定性判断。

想要改变一个人,太难了。

不如从一开始,就选择那些在价值观上跟企业相匹配的人。

这样,工作更容易推进,彼此合作也会更长久。

培养一个人不容易,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从最正确的事情做起呢?

这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我当年入职咨询公司之后,跟同事聊天,发现我们彼此之间都很相似。

后来,我们发现,这种相似,不是文化同化,从企业选拔人的时候,已经写进了合伙人的招聘要求里。

只不过我们只看到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学院、学历、技能,没有看到这个隐形的要求,比如品行、性格、处事风格等。

当然,团队中,最重要的是优势互补,如何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形成1+1>2的效果,是最为关键的。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而不是一味盯紧一个人的短板。


3
谁能干事谁不能干事
近距离观察最为客观

有非常多人吐槽,领导在选拔干部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己的“近亲”。

比如,如果某个二级单位的一把手,提到了集团公司当一把手,那么这个二级单位的很多领导干部就多了机会,大概率上,他们比其他兄弟公司能获得更多更高级的岗位。

是不是领导只想提拔自己的“近亲”呢?

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现在我愿意把这件事情看作是一种“近缘”考核。

什么意思呢?

核心岗位、高级岗位,这些岗位,会给那些领导信任的人,不仅信任思想,还要信任手脚。

也就是说,思想上不能掉队,能力上能够落地。

选拔这些人的最佳途径,就是那些自己接触过的人。

近距离接触有助于了解一个人的品行、态度、能力等综合素质,最为重要的是那些冰山下的素质,为一个人的画像提供完整的要素。

张三刚刚做部门主任的时候,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

当时张三就跟领导申请要去集团公司沟通汇报。

这也是,张三做部门主任之后,被领导表扬的第一件事情。

为什么鼓励大家要去上级单位多走走,多汇报,多沟通,就是因为人一旦见面了,跟不见面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升职,你就多去能给你在升职这件事情上有助力的人面前,多晃晃,增加他对你的印象,如果有合适且匹配的机会,也许他会推荐你。

前提条件是,你有能力,重要的是还有品行。

不是有句话么,首先自己得行,其次有人说你行,最后说你行的人得行。

找到这个行的人,创造机会问问他,“如果我想像你一样做成某件事情,我还需要做些什么?”

富兰克林说过,帮助过你的人,会持续向你提供帮助。

接触,加深印象,让对方帮助你,这三板斧会让你的画像变得立体、丰富,可延展。


4
写在最后

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要在这三把火里,自己也能火一把,那就要懂得相时而动。

先解决思想问题。

再解决执行问题。

多给自己创造一些机会,让自己的画像更生动。

最后,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搞办公室政治,小心成为被动牺牲的那一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