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以及唐僧身世故事的形成时间!

 博士论西游 2021-08-23

(博士论西游第七六五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95)第十章――太宗年号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由于在现存的几个《西游记》版本中,不仅不同版本中唐僧身世故事不一致,并且同一版本中的相关内容也存在矛盾,这就使很多西游研究者认为,原版西游中“附录”并不存在,而是汪象旭版按照朱鼎臣版第四卷修改编纂的。

如果原版《西游记》中“附录”真的不存在,我们按照生活常理推断,唐僧出生之时与其长大取经之年,肯定就不会都是“贞观十三年”,太宗年号矛盾也就不存在,更没有研究的必要了!

不过,事实可能还真的不是这样!根据《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以及唐僧身世故事的形成时间,我们就可以反驳上述观点!那么,《西游记》是如何成书,而唐僧身世故事又是在什么时间形成的呢?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知道,《西游记》的成书是漫长的过程,而玄奘大师本人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是《西游记》成书的开端;其弟子慧立、彦琮在所著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突出玄奘大师的成就,开始穿插神话故事。

南宋时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把神话传说与取经故事串连了起来;而明代《永乐大典》中所记载的“梦斩泾河龙王”,以及古代朝鲜的汉、朝语对照读本《朴通事彦解》在复述“车迟国斗圣”故事的引文注解中,提到“详见《西游记》”。

这就表明,在元末明初时,至少已有《西游记》平话本的存在。而《西游记》逐渐成书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戏曲创作也开始出现,其中,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已失传,而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流传至今。

在《西游记》故事流传及其成书过程中,唐僧身世故事也逐渐形成。在北宋的《太平广记》一书中,就有几个与唐僧身世类似的故事,其中唐代天宝年间崔姓官员赴任遇害,其子长大成人报仇雪恨的故事,可能就是唐僧身世故事的原型。

而在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残本和杨景贤的《西游记》剧本的第一本中,唐僧身世的故事已基本成型,但没有抛绣球招亲之事:

贞观三年,陈光蕊是被派往洪州任职,水贼刘洪逼殷夫人将小唐僧抛入洪江。受陈光蕊救命之恩的洪江龙王,他派夜叉将身陷险境的小唐僧护送至金山寺,一个渔翁将其救起,交于寺内长老丹霞禅师抚养。

十八年后小唐僧长大成人,取法名玄奘,得护法伽蓝梦中指点,求师父拿出身世血书,前往洪州城与其母相认,后与丹霞禅师前往洪州官府告状,现任太守虞世南派兵将赋闲在家的刘洪捉拿归案,押到洪江边,剜心祭奠陈光蕊,陈光蕊复活,父子夫妻团圆。

此时,长安城大旱,百姓生活困顿,为了解救百姓,观音现出真身,吩咐洪州太守虞世南,西天佛祖有《大藏金经》五千零四十八卷,要来东土,单等唐僧前去取来带回长安,以保国祚安宁。

与“附录”中跌宕起伏的情节相比,尽管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唐僧身世故事相对简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内容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唐僧身世故事早已存在。

既然唐僧身世故事早已存在,原版《西游记》作者不可能对此完全忽视,不顾情节完整性和创作手法的一致性,只用一首叙事诗,再加上其他章回的零星记载,来向读者交待唐僧的身世。

因此,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唐僧身世故事的形成时间,我们可以看出,原版《西游记》中大概率存在“附录”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