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比我想象得可怕100倍

 12345csdms 2021-08-23

原创 小莉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7月27日

前段时间听一个在游戏公司工作的朋友说,他对7岁的儿子玩游戏管得极其严格,他不在家的时候,儿子禁止玩游戏,只有他在家陪着时,儿子才可以玩一会儿。

凑巧最近在看一本英国儿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基尔比的书《限屏教育》,写的就是关于孩子过多使用电子屏幕的问题,书上这样写道:

一些全球知名的科技领袖,在自己家也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科技产品,硅谷的很多执行官把孩子送到了华德福学校,因为在那里,12岁以前绝对禁止使用任何屏幕。

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些科技大佬和业内人士,在一块小小的电子屏幕里亲手缔造了多少精彩绝伦的产品,却不让自己的孩子尽情享用,看来他们也把自己创造的东西视为洪水猛兽?

图片

然而,就算小拍上的就是要求如此严格到全球闻名的学校,也很难防住孩子们偷着躲着使用电子产品。

最近的邮箱里还收到好几个妈妈的来信,也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暑假因为电子屏幕和孩子发生冲突。

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的大环境每天都在强势地冲击着,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看完这本书,我对身边孩子过多使用电子屏幕的问题又忧心忡忡起来。

图片

几年前,我和拍爸都有一个疑惑,孩子玩电子产品有没有玩够的时候?

就像我们小时候偷看电视机,越不让看越想看,可真正到暑假放开看了几天,又会觉得好无聊,要看吐了。

手机会不会也是一样的?既然每天都吵着要玩手机,那还不如找个时间,让孩子痛痛快快玩个几天,彻底过了这把瘾,也就安心了。

可这几年的科技发展却越来越证明,手机Ipad,和以前的电视机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产品了。

图片

电视机的内容总归是有限的,还有固定的播出时间,看完就没了;

手机却是一个永远探不到底的黑洞,它承载了无穷无尽的内容,背后又隐藏着迎合人类心理需求的精巧设计,成人都很难抵挡这些诱惑,更别说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的孩子。

记得之前看过一部由Netflix推出的纪录片《智能陷阱》,采访的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术人员,他们相继透露了在产品背后暗藏的引诱设计,就是不断地抓取用户的注意力,用算法一直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

而你还没有意识到在做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引诱你接下来的动作了。

比如大多数手机软件刷新方式都是相似的,往下拉,最上面就是新的内容,往上拉,最下面又是新的,循环往复深不见底,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正面强化”,想想孩子们一直这样被强化裹挟着,怎么能轻易挣脱呢?

02:12

智能陷阱:所有的产品都在竞争你的注意力


《限屏教育》的作者伊丽莎白·基尔比认为,大部分11岁以下的孩子,耐心极其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观念,自我调节系统也不健全,思维模式基本上就是“我想要,现在就要”,控制不了什么冲动,更无法平衡多种相互冲突的需求。

如果给他们一台手机,完全放任他们玩,他们很可能就黏在屏幕上,根本感觉不到时间流逝,不穿衣服,不刷牙,不收拾房间,像是一个丧失了自理能力的废人。

图片

幸好我们没有拿哪个孩子做这种“实验”,作者作为英国的临床儿童心理学家,走入过成百上千的家庭,已经看过太多这样的孩子了。

想要摧毁一个年幼的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完全放任他吧。

以前我们总以为,看多了手机最大的坏处就是视力下降,还时不时会念叨孩子,“别看了,你眼睛不要啦”。

但实际上,视力下降已经是电子产品危害里面最无足轻重的一个。

伊丽莎白用了非常大的篇幅反复讲述,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看得我触目惊心,心情越发地沉重,因为它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侵蚀。

想想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开始经常刷手机,会发生什么事?

他会因为瘫坐的时间太长,躯干核心肌肉没有得到锻炼,上小学以后,很有可能无法安稳坐好,脊椎骨骼的生长也会出现问题

图片

因为长期缺少运动,肥胖也会悄悄找上门来,对他以后的健康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些和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也有相关性。

玩太长时间的手机,不仅会影响睡眠时间,还影响睡眠质量。如果他在睡前玩一些比较兴奋的电子游戏,也会显著减少深度睡眠。

而深度睡眠对孩子的身体发育简直太重要了,缺少深度睡眠会削弱孩子们学习复杂任务的能力,和长期失忆、体重增加以及偏头疼都有关。

手机里有些令人感觉到刺激、兴奋、恐惧或者紧张的内容,会引发大脑肾上腺素的释放,孩子会显得过分激动和烦躁不安。

最让我担忧的,就是经常玩电子游戏,还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使得孩子更容易对电子游戏上瘾,而且刺激的阈值不断提高,也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图片

孩子变得不喜欢出门社交,不喜欢和其他同伴玩耍,真实生活里越来越难找到比电子游戏更能带来愉悦和刺激的活动。

那些需要真实体验和主动探索,才能学到和强化的技能,也在不断地削弱中。

学习需要用到的宝贵专注力,也在逐渐消解,本来就没有太多耐心的孩子,会变得更加没耐心,他们都习惯了快速反馈、即时满足。

图片

这简直成为了科技发展必然带来现代病,但对于一个需要蓬勃生长的孩子,就变成了致命伤。

因为生命的一些事情是无法快速获得的,比如不错的学业,稳健的人际关系,技能、自信以及对生命的热爱等等,都需要一个缓慢、曲折、痛苦和混乱的过程。

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能独自应对真实世界里,他艰辛漫长的生命旅程吗?

图片

也许很多人还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那孩子到底玩多长时间是合理的,有没有一个理想的安全时限?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官方的权威的确定的标准答案,也很难给所有孩子设定一个统一的限制标准。

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对屏幕时间的反应也不同,而且大部分家长其实并不清楚孩子究竟在屏幕前花了多长时间。

作者只是建议4-7岁的孩子,每天玩游戏不超过60-90分钟,8-11岁不超过90-120,最好分成2-3次,每次大约30分钟。

可这还不包括,孩子会在其他内容里花费更长时间,比如刷剧,看小视频,甚至沉浸在社交网路里不可自拔……

所以我感觉这个尺度还是过宽了,我在家里管理电子产品的原则是,它的自主权不在孩子手里,在大人手里,当她们想玩时,需要跟大人申请,同时也要遵守一些规则。

比如周末我会陪小拍看一个想看的综艺,一集大概1个多小时,其余时间只允许她需要买东西时在某宝刷一刷,或是查看一下快递的进程。

两个妹妹现在只允许她们每天看4集小猪佩奇,一共20分钟,不能再多了。

不过我也知道,当我们带娃带得烦躁,想要一点空间喘息时,会主动把手机给孩子玩,让屏幕帮我们带孩子。

可我们不能一边主动把手机给孩子玩,一边又嫌孩子玩太多了,让孩子必须按照我说的来,我想让你看的时候你就看,我不想让你看的时候你就别看,这种专制式的管理,只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弹。

既然选择了让屏幕帮我带孩子,那还不如坦然接受它会给孩子带来的风险和后果,也允许孩子吵着要看电子产品,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地带孩子去感受和参与真实的生活,脱离电子产品环绕的环境。

图片

因为屏幕时间的管理,永远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大的冲突,如果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纠缠这个点上,亲子之间很容易陷入两败俱伤。


这些年,为了让三个娃少接触电子产品,我和拍爸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主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这些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启发。

我们特意去学了一些体育游戏,随时可以在家里或户外玩起来:

和孩子玩这些体育游戏,手机根本就想不起来

每周末去大夫山徒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每周末带两小娃徒步6公里,我爱上了这份风雨无阻

在大自然到底玩什么,我们也摸索了一番:

不喜欢出门的宅妈,怎么和孩子一起爱上大自然忘掉看手机

带孩子一起做瑜伽,让她们感受运动的美好:

运动日常 | 和小娃的亲子瑜伽示范来啦!

不出门的日子,就和孩子一起在家开发美食:

三娃日常 | 厨房白痴走弯路,从喊娃一起摊蛋饼开始

对小拍的阅读每半年梳理一次,不敢掉以轻心:

干货 | 怎么让十几岁的孩子坚持阅读?

最近还发现打牌也是可以全家一起娱乐的活动:

三娃日常 | 救命,暑假一家五口沉迷打牌?

有些孩子对这些活动可能都没什么兴趣,就是想玩电子产品,这时就更加需要大人的引领,带着孩子一起去做,比如带他打羽毛球,夏天去玩水,小一点的孩子去一些游乐场,大一点的孩子带他们去逛街吃饭,甚至去看电影。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玩不同的东西,只要能告别电子产品,不论在户外还是室内活动,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比电子产品更有益的刺激。

记得以前跟小拍一周一次的单独时间,她指明要去商场撸猫、喝奶茶,我就陪她去了,虽然我自己不怎么感兴趣,但也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

当然,在孩子们学业繁重的日常里,真正对电子产品上瘾的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在“沉迷”的边界徘徊。

图片

作者特意在书里写了沉迷的7个危险信号,假如你家的孩子有这些行为表现,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①他们是否常常念叨着想要使用屏幕?他们整天想着电子游戏吗?

②在不得不离开屏幕的时候,他们是否生气或焦躁不安?

③他们是否无视关闭屏幕设备的指令?一旦被迫关闭,是否非常不安?

④屏幕活动是否已经成为他们谈论、玩耍和行为的唯一关注点?他们不打游戏的时候,是否就是在谈论游戏,而且随时准备开打?家庭外出的时间里,他们是否焦躁不安,总想回家使用屏幕?

⑤孩子是否感到焦虑?孩子在屏幕时间高度集中,满足自己的狂热之心,离开屏幕的时候也会整天惦记着。

⑥你的孩子是否总在防护自己的屏幕时间,甚至偷偷摸摸使用屏幕设备?他们是否会把设备藏起来让你找不到,躲在卧室里用,或者在他们使用屏幕的时间长度上欺骗你?

⑦他们是否经常感到疲惫、易怒,甚至自我隔离?

这7个信号也可以成为动态检验孩子电子屏幕时间是否合理的标准,假如他们没有出现这些行为举止,那目前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大致还是合适的。

其实,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几乎是不可能了。

我们只能是一边充分意识到电子产品对孩子成长的危害,一边自己行动起来引领孩子,就算费爹费妈也在所不惜,否则,我们和孩子都将沦为电子产品的奴隶,被动地消磨人生。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