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梳理|2.2.1.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背诵逻辑(2)

 菲利普的视界 2021-08-23

发现上回梳理中遗漏了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对于偏误的态度”。特此补充。之后,我们再来一起梳理一下,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学习者个体因素。

一、对于偏误的态度

对待偏误问题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一种是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者必须通过正确形式的强化来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偏误的出现对于养成正确语言习惯是有害的,遇到偏误有错必纠。联系到后面的教学法流派,对应的就是经验派的直接法、听说法

另一个观点是来自于内在论,他们认为偏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对应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比如人本派的团体语言教学法,功能派的交际法,对于偏误都是能不纠正尽量不纠正

理解上述观点有助于背诵后面的教学法流派。

上面的观点是两个极端,本书的作者的观点是:

(1)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即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断地、主动积极地构建目的语规则体系。因此,偏误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对于目的语形成不仅无法避免,而且十分必要。

(2)教师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提前预测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以正确标准的示范

(3)纠正学习者的偏误,既不能采取不分青红皂白有错必纠的机械态度,也不宜采取能不纠就不纠的过分宽容态度。教师根据偏误的类型以及教学的环境,灵活纠正学生偏误

总结上述论点,我归纳为两个方面:

对于学习者来说,“偏误”就是:构建体系,正常现象

对于老师来说,遇到学习者偏误,需要做到:预测偏误,正确示范;分情况纠正。

二、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因素

这部分内容我汇总成了一个总表,如下:

同时,我也更新了对应的PDF版本笔记,需要获取的同学后台回复:引论笔记。

还是严格遵照原书的分类,分为三个主要因素: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指的就是年龄。我们之前梳理过,母语学习的关键期假说,说的就是儿童在2岁到13岁之间,大脑的侧化还未完全结束,所以,大脑中两个半球可以开发的潜力很大。在12-13岁之前有很强的可塑性。根据一些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也有关键期。但是,这个一直还是假说,未得到证实。

本书综合各家,得出以下观点:

(1)儿童和成人在学习语言方面各有优劣。儿童模仿力强,短时记忆力强,学习更灵活,敢于表现自己成人理解、分析、联想能力更强,在句法和词汇的学习方面更有优势。

(2)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是学习时长,而不是开始得早晚。

(3)正是由于个体差异存在,学习者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所以很难确定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第二语言习得年龄段。

(4)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学习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习者优势,克服其弱点,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结合我自己学习语言的感受,我发现:

(1)习得在12岁之后仍旧可以发生。我是在21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西班牙语,按照“关键期假说”,早已经过了年龄。得益于我当时入门时候,老师正确的示范和悉心的指导,现在常用语句不需要刻意经过大脑有意识的系统的“监控”,可以直接说出。从我自身来说,20多岁依旧可以形成有效习得。

(2)对于具体的字词的理解,以及句法的分析,确实如上本书作者所述,随着年龄增加,理解能力比十几岁的时候更强。举例说明,学习词汇的时候,懂得探寻词根词缀的含义,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学习句法的时候,可以理解“替代先行词的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状语”的含义。

(3)年龄变大,记忆力会有略微下降的情况,所以减少死记硬背,增加对语言语感的培养。

(4)如本书作者所说,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是学习时长,而不是因为起步早。这一点我十分赞成。我和西班牙语C级别大神交流过,实际上,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都是用时间夯出来的。

2.认知因素

(1)智力

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语言毕竟还是属于偏“文科”,记忆力很重要,但是所谓的“智商”IQ,对于语言学习不是决定性因素。

(2)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是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根据卡罗尔的观点,主要是:语音编码能力;强记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能力。这四种能力,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它们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归纳。

另外,还可以拓展的点是,可以联系后面的“测试”部分(原书P379)。测试按照用途分为:学能测试、成绩测试、水平测试、诊断测试。

(3)学习策略

根据本书观点,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

认知学习策略就指的是,求解;推理;实践;记忆;监控。我的口诀是:求理实记控---追求理性的识记控。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计划;监控;评估;调节。我的口诀是:计监评调---纪检平调工作。另外,我还整出一个西班牙语口诀:PlanMER(Planificación,Monitoreo,Evaluación,Reajuste),这个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

元认知这个我想说道几句,我觉得随着年龄增长,这个元认知的萌发,就是学习能力的进步。不仅仅指的是语言学习,包括一切学习。有了“元认知”概念,人就好像是自己的主人,“元认知”会不断复盘并调整它的下属“认知”。根据元认知策略的更新,进而调节认知策略。好像开启一种“上帝模式”。个人体会,欢迎交流~

(4)交际策略

按照本书介绍,交际策略可以有15种情况。

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等待;体势语;使用其他语言;求助于对方。

这些情况中,又大体分为四类:

  1. 回避类  2.依赖母语类  3.以目的语为基础解决问题  4.其他类

结合自己的学习语言的体会,这四类中,回避类是绝对要杜绝的,其余三类,应当在语言学习中,适当的了解,并且在需要的时候采用。但是,语言终究是一个比较精密的体系,在找到“迂回替代方案”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了持续精进语言,使得自己的表达更加得体。

初学西班牙语的时候,一位同学,曾经和我讲过,她不愿意和说西班牙语的人语音(包括电话,whatsapp和微信语音),有什么事情喜欢当面沟通。我当时不太理解。现在终于了解一些,因为,在第二语言水平比较低的时候,没法完全用语言表达,可以借助手势、环境、体态等非语言形式补充,对方更容易理解。所以,这种只能说,初级阶段的临时之策。

(5)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中,作者介绍了三组对立的概念:

场独立性: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别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

场依存性: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长于在自然语境中习得语言。

审慎型:周密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
冲动型:反应快捷、不假思索

歧义容忍度:高,恰当处理复杂、模糊的事物;低,在语言学习中,事事都要弄个一清二楚。

3.情感因素
在情感因素里面,作者分为三个部分:动机、态度、性格。

(1)动机
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近景动机,远景动机;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

(2)态度
概念: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于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分为: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对目的语的态度;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

这部分内容可以参照我之前写的这篇:态度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3)性格
性格因素包括,内向性格,外向性格;自尊心和抑制;焦虑;移情。

内向型性格就一定不利于第二语言习得吗?外向型性格就一定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吗?本书作者认为:外向型学习者喜欢多说话,愿意交际,不怕犯错误,有利于口语能力提高;内向型学习者不爱说话,口语提高慢一些,但对于语言的形式分析更透彻,听力、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方面钻研较深。所以,这个问题需要从最终习得的目的来看,如果主要培养交际能力,外向型性格更有利;如果是为了做研究,或者把语言作为查资料的媒介,那么内向型反而更有优势。

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适当的焦虑感,是必须的。如果完全没有压力,那课堂就会像“放羊”一样,同样,学习者课下的作业也会敷衍了事。适当的压力,和健康良性的学习竞争,可以产生适当的焦虑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上进心。

今天就到这里了,感谢阅读!

有错误,有建议别忘记下面留言板;觉得有收获别忘记一键三连!哈哈哈~

改错误|提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