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鹅头山 2021-08-24
肉桂、五味子
[主治应用]下消。
[经验体会] 李洁生经验: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总以养阴增液、润燥清热为法。当然,消渴病虽以阴虚为多见,但阳虚者也复不少,尤其对消渴病久,或年老阳虚之辈更应审慎施治,若凉药乱投,非但效微,久用反有损阳竭阴之弊。阳气衰微,上不能 蒸津濡润,下不能化气摄水, 从而引起上有口舌干燥、渴欲饮水,下有溲多清长诸症。 《医学汇海》云:“消渴之证,虽因水亏,亦命门衰少之故。盖热气上蒸则肺润,不能上蒸则肺反燥,失其生化之理也。”李师认为,治此当壮其少火,生发肾阳,肾阳蒸腾自能泉源不涸,助气摄水,则消渴庶可得痊。故取肉桂之热,从阴中育阳,即使阴虚为主,阳损不著者,亦可稍稍佐入,微发肾气:五味子,“性温,五味具备,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本草备要))。两药相伍,用治消渴属下消者,病机为肾阳不足,命门衰少,常以此药对佐于补阴方中,屡能起疴。
熟地黄、石膏
[主治应用]糖尿病。
[经验体会]郭美珠等经验: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肾,补血滋阴,生精填髓,《珍珠囊》云其“滋肾水,益真阴。”纯补而不散,以其气味纯静,质厚力足,而成补肾阴之要药。《本草正》日:“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處而躁动,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處而刚急者,非熟地之平,不足以缓之。”石膏,辛而解肌,沉而降泄,直入足阳明胃,清其有余之火,散其有余之热。二者各有专司,熟地黄以其质厚味腻,下入肾经, 益干枯之阴液:石膏直趋入胃经,挫其火势,使水得以生,火得以熄,去标实,益本虚,达滋阴清热之妙。诸如玉女煎等方中即属此法。此药对多见于糖尿病阴虚明显而热象不著之时,尚未进入纯虚无实阶级,临证多见尿频尿多,混浊如膏,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兼有烦渴,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症。[郭美珠,邹艳红,王春丽滋肾清胃法在消渴病中的运用中医药信息,1996; (6): 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