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结核病(TB)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1]。治疗结核的一线药物为经典的HRZE组合,即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但随着耐多药肺结核(MDR-TB)和广泛耐药肺结核(XDR-TB)的广泛流行,一线药物已经不能有效治疗,越来越多的二线抗TB药物受到临床“青睐”。 面对耐药结核杆菌,三组药物该如何选择?今天和界小药来盘一盘。 贝达喹啉(bedaquiline),通用名为富马酸贝达喹啉,为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而发挥作用。是浓度依赖性杀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关节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咯血、胸痛,其次为皮疹、头晕、氨基转移酶升高、QT间期延长、肌肉疼痛、腹泻和血淀粉酶升高等;有研究证明其可提高治疗组死亡风险。利奈唑胺(linezolid),属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除了具有抗结核杆菌作用外,还可治疗多种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与MTB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与其他的蛋白合成抑制剂间无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具有同等的抗菌活性,对快速增殖期和静止期菌群均有抗菌作用,为杀菌药。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力,可进入脑脊液,其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具有良好的肺渗透性。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骨髓抑制较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减少剂量或停药后可逆。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在减少剂量或停药后恢复慢。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前庭功能毒性(耳鸣、眩晕)、抑郁、乳酸性酸中毒、腹泻、头痛、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味觉改变、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及5-羟色胺综合征等。氯法齐明最早在1954年合成并将其作为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但不良反应逐渐显现,所以逐渐淡出结核病治疗领域。近些年为了治疗耐药结核杆菌,再次将其应用于临床。本品抗菌作用可能通过干扰分枝杆菌的核酸代谢,从而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发挥其抗菌作用。为杀菌药。皮肤黏膜着色为其主要不良反应,还可使尿液、汗液、乳汁、精液和唾液呈淡红色,且可通过胎盘使胎儿着色,但未有致畸报道。约70%~80%的患者皮肤有鱼鳞病样改变,尤以四肢和冬季为主,均可在停药后2~3个月可好转。还可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个别患者可引起QT间期延长、眩晕、嗜睡、肝炎、上消化道出血、皮肤瘙痒、皮肤色素减退及阿斯综合征。环丝氨酸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上市,但不良反应逐渐显现,所以逐渐淡出结核病治疗领域。为了治疗耐药结核杆菌,再次将其应用于临床。本品通过竞争性抑制L-丙氨酸消旋酶和D-丙氨酸-D-丙氨酸合成酶,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为抑菌药。环丝氨酸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为70%~90%,脂肪餐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广泛分布于人体体液和组织,组织穿透强,80%~90%可透过血脑屏障。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用于肝功能不良的患者,对耐药结核脑膜炎有较好疗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焦虑、精神症状、头晕、头痛、嗜睡、兴奋等情绪改变或精神改变、语言障碍、自杀倾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少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过敏)、麻木、麻刺感、烧灼感或手足无力(周围神经病)、癫痫发作。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因为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为杀菌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p-Cln)在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时可引起惊厥,由于美罗培南(Mpm)很少致惊厥,因此常用于结核性脑膜炎。使用时需要同时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获取克拉维酸钾,因其具有不可逆的抑制β-内酰胺酶作用,与碳青霉烯类尤其是美罗培南具有良好的抗MTB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008):709-717.[2]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3] 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更新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02):81-87.[4]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编写组. 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1):14-19.[5] 初乃惠, 陈效友, 聂文娟,等. 环丝氨酸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用药指南[J].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v.42(06):7-14.[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中国防痨协会临床试验专业分会,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氯法齐明治疗结核病的临床应用指南[J].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042(005):409-417.[7] 陈旋, 张炜. 美罗培南联合克拉维酸对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1):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