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258】可复制的“天才”(图:大海有边)

 新文艺 2021-08-25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琐事杂记 


这几天,听闻某人在写材料,心中甚是欣慰;短短千字文,久久未成篇,在为她着急的同时,又有点心疼、有点怨恨,心疼她冥思苦想,怨恨她不听老人言,积累不足,不肯集众人智慧。于是想到了有些“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勤修苦炼而成;大多数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因为有一种天才,叫“可复制的'天才’”。
首先,什么是“天才”?
据查,最早的“天才”语出《易经》的“三才之道”《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天才”属于“三才”(《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之一,再具体的意思,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我们通常认为的“天才”,应该是指拥有一定的天赋的人,这个人之所以被我们称为“天才”,是他在某一个领域的突出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前半部分,天才是人,这样的天才或许是不可复制的,天降之才;后半部分,人是天才,这样的天才大多就是可以复制的了。

01

孔子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称赞孔子为“天作之才”(天才)。那么孔子是如何自我评价的呢?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第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第七
可见,孔子有如此的成就,只不过是向着圣与仁的方向不断努力去做而已。何况他的起点并不高,十有五才志于学。孔子,应该是可复制的“天才”。

02

莫扎特

莫扎特了被很多人认为是音乐天才,他7岁就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好像这一切就只有“天才”才得做得到。据说,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他的父亲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安等等。实际上经过实验证明,经过训练,普通人也可以掌握完美音高,所以说,如果说莫扎特是天才的话,那么,他的天才也是可以复制的。

还有更多更多的例子可以列举,都足以证明,大部分天才是可以复制的。很多人觉得“天才”可望而不可及,一方面是有些人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而省略了“天才”炼成背后的诸多细节;另一方面,就是太多太多的庸人、懒人给自己的庸懒、无能找的借口而已,“他们是天才,所以他们能做到;我不是天才,所以我做不到,也就不必辛苦地去做!”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离“天才”也就一步之遥了。哪一步?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灵感就是我们知道的道理,剩下的一步就是99%的汗水了!

加油,我们也可以成为天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