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推广人的坚持:“书籍可以让我联通一切”

 翠竹明月 2021-08-25

  7月4日,周日早晨十点的Bon Café+,迎来了《本问Back to Basi cs》第二期的嘉宾岂航。

阅读推广人的坚持:“书籍可以让我联通一切”

  黑T恤,牛仔裤,旅游鞋,平头短发阔额,第一眼看去,岂航就是一个外表温和而沉静的中年大叔。

  很难想象,他在上世纪90年代,曾留长发,写歌,做打击乐,而且还出版过两张专辑——《三联》的资深主笔王小峰曾经评价他为“中国式乡村音乐领域开拓的第一人”。

  现在,岂航成了一个有着众多与书相关头衔的人:读书人,写书人,荐书人,还运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

  也许是有着与主持人张晓文相识20多年的交情,岂航在《本问》现场比较放得开,使他不管是与主持人对答,还是与观众互动,都似乎超越了“中年大叔”的外圆内方,让现场的观众得以一窥他年轻时的个性以及阅读书籍给予他的独立思考。

  01 / “你认为一本好的书,对我来说可能就是垃圾。”

  即使由于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图书业的冲击,导致近些年中国出版新版图书逐年下降,但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版新版图书仍多达22.5万种。面对茫茫书海,作为读者,想要去找到一好本书的时候,很有可能面临着被闪花了眼的状况。那么作为出版业多年的从业者、阅读推广人、作家,岂航又是如何去选择一本书的呢?

  其实,他的选书过程和普通读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曾经,他更喜欢去逛书店;近年来由于社交媒体的发展,他则更多地选择通过朋友推荐或者看书评的方式来找书。

  但对于选择好书是否存在一种模式,岂航认为,如果给寻找一本书一个既定的路径、既定的问题,那么这其实同阅读的本质是相悖的。“阅读是空间中的一个'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有无数条穿过这个'点’的'线’,”岂航解释道,“也就是说,读者可以从无数个角度、无数个路径进入书籍的世界。”

  如果读者过于追逐去选定“一本好书”来读的路径,可能会失去阅读的乐趣。人和书之间存在限定的缘分,“人与书之间的缘分,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一样的,”岂航说,“你认为好的一本书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垃圾。”

  多年的阅读推广经验,让岂航深刻地意识到推书也不能够强求。在做阅读推广的初期,他也曾激情澎湃地向别人推荐他个人的爱书,但后来发现,仍然会出现自己选的书别人不喜欢的情况。浩瀚书海如同真正的海洋一样广阔。不同的人基于原有的背景与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书籍也是如此。

  02 / “书籍可以让我联通一切。”

  岂航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经常会说:“书籍是非常的伟大的事物。”他解释道:“为什么说阅读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因为,书可以涵盖世界,而世界涵盖不了书。”

  他使用虚构写作来解释这句话。他认为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三体”,但书却构建了“三体”这样的世界,所以,借由书,读者可以联通世界、联通宇宙的任何角落。

  “读书,根本不需要时空位移,读者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就可以知道外太空是怎么回事。”他继续解释说,“对,生活在别处。”

  岂航还提到有一次在机场的书店里偶然看到的书,名叫《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当时,他对旧体诗并没有特别深的感受,但经过简单的翻阅之后,他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并且这本书价格偏贵,销量却很好,这意味着许多其他读者也认可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岂航解释说:“旧体诗排下来可能只占每页书版面的1/4,最多也只有1/3的版面。但它的注释就有好几页。注释每首诗的时候,等于把这首诗背后的历史、人物、风情、文化成都呈现出来了。你会觉得你读的并不单单是一首旧体诗,它只是一个引子;而注释相当于翻译,或者是延伸,或者是去把这首诗用自己的想象力构建。把自己的思想,借着一首诗去做一种表达。这是另外一种书的美。”

  03 / “读文字最好的地方,是它可以让你展开自己的想象。”

  岂航在本期《本问Back to Basi cs》中,最经常提到的词语是——想象。

  作为阅读推广人,岂航认为,阅读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人们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提到了大多数中国人学生时代都背诵的古代中国诗篇,并让现场观众体会一下自己读到它们时的感受: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在学生时代,语文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会经常提到 “意象”。正是因为在古代中国,诗人们对场景的整体印象的描述是如此痴迷,以至于诗中的一切都要为场景服务,而这个场景一定要符合诗人在看到它时心中的感受。

  对于读者也正是如此。读者在想象的时候,一定能够在脑海中构筑出一个关于这首诗的画面。“最棒的文字不仅是文字,最棒的文字一定是有画面感的。”启航说道。在这样一个诗意的世界里,“意象”才是最重要的元素,对“意象”的感知——或者用中国哲学所提倡的,“体认”——是与作者对话的方式。

  岂航认为文字最大的魅力来源于这种对意象的想象。因为当观众接受到影像之后,人物形象或者场景氛围在观众的脑海里立刻被具象了。但当读者阅读书籍时,人物或场景都在读者的脑海里想象,它可以有无限种模样,有更多的互动。

  “在人与书之间的互动当中,人们的想象力被文字激发,当书中呈现出的版本在人的脑海里映射,映射出一个和自己的生活、心理状态和文化背景能够完全相契合的新世界。”岂航说,“而这是极富启发性的。”

阅读推广人的坚持:“书籍可以让我联通一切”
[ 责编:张晓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