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补泻手法趣探(上)

 chrysanthemum_ 2021-08-26

引子

    近日临床实习结束于家中静养,尝闻仙四经典,载而玩之。令人反思是乃本极欲成仙之琼华派终于飞升之时而自取灭亡,玄霄成魔被封东海之底。结局慕容紫英道:“唯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追求成仙,反而成魔,也许这就是天意。人道归根到底必顺应天道,然逆天者,必是无果而终。

    昨日梦境,见余正做一份高中地理试卷,此时接着忽然有人呼我出诊替人针灸,梦中不知何病。先左手按揉其穴,也不记得是何处,宣散其气,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而针入天才。当即反应,余不知病人是是为何病,是实是虚,怎么用补泻?紧接着,又回到方才地理试卷上,见高中恩师苏老师呼我“小沈,这道气旋题你来为大家解答一下。”顷刻,忽然感一灵光直射泥丸宫,醒来方才感悟。

    关于针刺补泻,临床常用捻转法一般来说有两种。第一种见《灵枢》:“写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这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简而言之就是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出针后快速按揉针孔为补法;反之,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第二种见《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即“左转为补,右转为泻”。然第二种方法因为后世医家补充,非乃《内经》之意,故当下多有医家不屑一顾。

    故而今日不才将从左补右泻入手,合天人之气,道出其中玄妙。当然,此乃一家之言,思考不周,才疏学浅,若有疏漏请高人指点迷津。

天之气

    岐黄之术侧重强调其统一观点,即天人合一与机体自身之统一。如《灵枢》:“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等等。

    关于天之气,灵感来源于昨日写地理试卷一梦。气象学认为,由于太阳辐射,使地球上不同纬度所受热量不同产生不同气流运转,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气压带与风带,如图示:

图片

    在气压带的基础上,又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对于空气垂直运动来说又形成了气旋与反气旋。如图示(北半球):

图片

低气压(左图)为大气中气压同四周相比较为偏低的区域,又影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而南半球相反,又称为“气旋”。气旋易将低层水汽和尘埃带至上空,同时伴随降温,故多成云雨。反气旋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下沉气流将上层较干净之空气带入低层,伴随增温,故多见干晴天之。

人之气

    《灵枢》:“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即《内经》中所提出气血运行之路,若以天人相应之原理,故而亦可推断脉中营卫亦存在左旋与右旋,即于天之气之反气旋及气旋相呼应。

    以气象学来说,我国夏季处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多反气旋,易见干晴天气且气温偏高。《素问》:“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即在北半球的情况下,反气旋,针刺左旋属阳;反之,气旋,针刺右旋属阴。

写在最后

    当行左右补泻之时,针体必然带动此处经穴周围肌肉及皮下组织相应的旋转。若按以上推论,在行不同手法的左转与周转时,适时经气当出现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当然,在自然界中气旋与反气旋也只是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人体来说,以假设为出发点,不同方向的的捻转的确是会产生不同的补泻效果。当然以上仅仅作为一种推论,若需证明那务必还当终于实践论证。

    先人给我们留下诸多宝贵经验,至今看来或许有诸多猜疑或疑惑、甚至感觉荒谬之处。但细细体会,从不同角度用实践的方法去验证过去的一些经验,完成人类认识中的第二次飞跃岂不是更重要?尊重文献,不轻易否定,也不盲目迷信。

写于辛卯年小年夜前夜

丁卯年腊月二十传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