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 类比与隐喻--5

 一剑倚天寒 2021-08-26

科学逻辑4

象域的特征,通过这种隐喻性的描述,类比时就会发现对象的新特征发明新的概念。例如,当卢瑟福试图理解原子的结构时,他作出了著名的“卢瑟福类比”,把太阳系作为来源域(相当于隐喻的喻体)而把原子作为对象域(相当于隐喻的本体),通过把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观念描述为原子的特征,从而论证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在科学史上,许多新的理论和假说是通过与相关或具有某种程度相似性的领域进行类比产生的,这一“相关领域”是一个科学类比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类比是以隐喻为基础的,或者说“类比仅仅是对隐喻结果的一种描述”,“隐喻产生了类比”。(Pilieen Cornell Way.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Metaphor.Metaphor. Dordrecht/Boston/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1.161)

(二)隐喻的特征

1.隐喻具有发散性与跳跃性。隐喻是特殊到特殊的横向思维,是同一水平线上左右推移的思维模式,作为隐喻基础性工具的类比是从一种特殊事物到另一种特殊事物的推理。所以,隐喻是非常规的、发散性的跳跃性思维。隐喻是属于不同范畴的两个事物间的映射,因此,隐喻具有大跨度、高自由度,它能把思维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例如,人们可从“律师是狐狸”这一隐喻中认识到律师很机警,也能联想到律师很狡猾,还可能认为律师不可亲近,等等。

2.隐喻具有生动性与形象性。隐喻主要是通过类比的方式用已知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来说明未知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从小的、近的、日常熟悉的经验事实出发,解释大的、远的、神秘的难以探测的,所以离不开对具体事物或生活现象的描绘。一般来讲,这种描绘通常比较生动。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是极其抽象的,远离直接经验的,借助于隐喻,我们可以更为形象、明确的去理解它们。比如,“原子是一个微型太阳系”,“人脑是个计算机”,“细胞是一个工厂”等等。

3.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隐喻中两类事物间的联系是通过类比和联想来发现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建立起来的,隐喻理解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两种事物的相似性,否则隐喻理解无从谈起。以相似性为基础是隐喻的一个重要特征。

4.隐喻思维具有主体意向性。隐喻的形成与理解要受到主体认知水平以及语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隐喻就具有主体性,附有隐喻使用者的主观色彩。即使是同一个隐喻,不同的使用者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不同的接受者也会作出不同的理解。因为这种思维活动融入了使用者和接受者各种复杂的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等等,而且这些因素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三)隐喻的功能和作用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它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隐喻的语言表达可以为科学现象、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提供生动有趣而且有效的解释,同时也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供必要可行的工具。

1.隐喻具有科学命名功能。

隐喻的命名功能主要体现在技术科学领域。许多科学术语都是通过隐喻,借助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思维方法创造出来或将旧词转义而形成的。隐喻的命名功能有助于填补词汇空缺,增加表达的形象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突破科学发展中的概念“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