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牛年牛弟谢幕了 (文/张垣)

 百年yesuo 2021-08-26
郁氏文化

牛年牛弟谢幕了

文/张垣

    庚子除夕,我回故里探望肖牛的胞弟,祝牛弟以牛劲迈入辛丑牛年。他豪爽地表示:"全国都进入了小康,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牛弟开心地度过了美丽的春天,坚强地战胜了炎夏酷暑,想不到刚交立秋跌了一跤,竟然驾鹤西游。此时此刻,往事如放电影一般,一部部一场场历历在目。

   牛弟落地时辰好,他呱呱坠地睁开双眼就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成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在那多子多福的年代,已有两女一男的父母又添一丁,依然喜笑颜开。父亲把他抱进竹筐,取秤称了一下,16两制老秤称到6斤4两,正好100两,欣然为他取乳名百两。不久,母亲见儿子胖乎乎的可爱样,庆贺他赶上了新社会,她望着墙上高挂的共和国缔造者毛主席画像,不由自主地为儿取名毛毛。我们也毛毛长毛毛短地呼他唤他逗他玩,他的第一个小名百两自动让了位。即使有点大男子主义最有话语权的父亲,也不喊他亲自为儿取的百两小名,转而叫他毛毛,逗毛毛玩,总还加一句:"毛毛,我的儿啊,你落地时辰好,沾了毛主席的光!"

    此话有理,生于水深火热的两姐姐与我,从小就在饥饿线上受煎熬,而毛毛诞生于新中国,小时候没经历过兵荒马乱忍饥挨饿的痛苦,称得上是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的一代。1958年秋,9虚岁的他开蒙入学,一切是那么自然。他天资聪颖,学习不怎么刻苦,但成绩一直不错。可惜考初中时发痧没考好落榜,好在他满不在乎,傻乎乎地说:"乡下小倌,有几个靠念书吃饭的,我有的是力气,浑身是牛劲,饿勿煞个!"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父亲是木匠,心心念念想把手艺传后代。可是作为长子的我,自幼多灾多病,却一步不落地考进了学校,似乎是吃念书饭的料。父亲正愁无人接他木匠班的时刻,猛听得这位嘴上无毛的儿子毛毛的宏言高论,心底暗自高兴,情不自禁道:"看起来,我的斧头凿子有人接了!"别看毛毛平时大大咧咧的,却听出了父亲的弦外之音,连忙表态道;"爹,你就地斧头凿子交给毛毛我吧!""只要你肯学,我把一肚皮的木匠手艺经竹筒倒豆子,一粒不少全倒给你。荒年饿勿煞手艺人,会有出息的,你好好学吧!"从此,父亲手把手地言传身教,毛毛发扬牛劲,抡斧把凿拉大锯,只要是木匠的活计,样样学,拚命干。到了二十出头,十八般武艺样样会。少年木匠老郎中,毛毛成为父亲的左臂右膀,大有青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父亲笑在眉梢喜在心。

    可是在那史无前例的特殊年代,即使出苦力的木匠手艺,也成了资本主义尾巴,因此毛毛只得随大流扛钉耙,挑粪担,面朝黄土背朝天,牛劲使在修地球,几年下来,他也成为拿得起放得下的种田好手。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希望的田野,毛毛凭着他少年木匠的魄力,看到了江海平原缺少木材的弊端,把目光瞄准到遥远的山区,不怕吃大苦,舍得流黄汗,下云贵,进湘赣,奔闽桂,率先做起了木材生意,把一车皮一车皮的木材运进家乡小镇,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赵公元帅走进了他的家门,水涨船高,改善了生活。两次翻建房子,所建的楼房在本地排得上名次。而別人跟着他做木头生意时,他却华丽转身于家纺,靠自己的牛劲又赚了一笔钱,有了自己的积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毛毛56岁那年,从不进医院的他破天荒成了白衣战士的座上宾。先是当胃病看,却一直不见好转,常常痛得死去活来。后来赴沪进大医院检查,方知患上凶险的胰腺炎,医生对症下药为他手术,他凭一股牛劲与病魔较量,几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既靠了他辛苦挣的积蓄,也靠他不怕病魔的牛劲。风风雨雨十七年,几乎年年进医院,岁岁与疾病抗争,常常乐乎乎地宣称:"我到鬼门关上去了回,回了去,红牌位(60岁)活到了,古稀年也争取到了,即使进天堂见爷娘,也跑得前了!"

    而今本命年的牛弟,一跤跌进了阴曹地府,真的与天堂的父母团聚了,牛弟啊,你一路走好!













END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