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时节,睡眠到底有多重要?科学睡眠操作六步骤

 少儿中医启蒙 2021-08-26

果雪儿中国特色学前教育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睡能养血,睡能益气,睡能健脾强胃,睡能强筋壮骨,睡能调整阴阳,睡能焕发元气活力。

在中医养生看来,睡眠可以称得上人生第一大补,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灵枢·营卫生会》中言: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这里说的是:

  • 太阳落下,阳气尽,阴气起;

  • 夜半时分,营卫之气会合,人人都要入睡,这就叫做合阴。

  • 黎明时分,阴气尽,阳气起。

如是循行不止,与天地阴阳周而复始运转不息的道理是一致的。

《灵枢·口问》中进而言: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里进一步给与了阐释:天人合一,整体自然,天地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了人体“小天地”的寤醒寐睡。

吃得好,不如睡得好。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睡眠时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肝解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维持人体机能稳定。

  •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儿童来说,睡眠时候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达到白天的5到7倍,很好地促进了生长发育。

  •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睡眠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激活体内各种活性酶,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处暑养生千万条,睡个好觉第一条。

接下来,果雪儿健康家庭全家福七彩云就为大家分享,处暑科学睡眠养生的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要切实重视处暑睡眠养生。

处暑节气,换季时节,冷热温凉气候分化,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渐渐趋向收敛,人体“小宇宙”内的阴阳之气也随之盛衰转换,各项机能开始相应调整。而首当其冲的调整,就是睡眠。

《上古天真论》中: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也就是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学以致用、加以落实的第一条就是“法于阴阳”。

中医学中,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四气调神大论》中,则在总结春夏秋冬各自不同的天气变化之后,首先强调的就是睡眠,睡眠,睡眠,睡眠。

“去年此悲秋,今秋复来此。”处暑之后,气候转变,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让人心态不定,出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爱发脾气,从而导致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

重视处暑时节的睡眠养生,不仅仅是因为睡眠有着很多很好的养生作用,还能有针对性地避免“秋乏”,维持正常的健康生命活动。

否则的话呢,“秋乏”上身不商量。怎么个不商量法呢,上妆等于不上妆,不上妆等于丢人又丢脸的裸奔,哪里还有半点儿精气神韵呢?

睡个好觉,既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也是对家人和工作的一种负责。

七彩云希望我们果雪儿健康家庭全家福的每一位家人朋友,都能够切实关爱自己,高度重视睡眠。

第二,睡眠要规律,处暑之后睡眠宜早睡早起。

《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怎么首先强调秋天的睡眠呢?

我们来看一下吧: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个月(当然包括处暑时节了),称之为“容平”。什么是“容平”?容貌平平吗?

当然不是的,而是说这个秋天的这个“气”,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有一种很残酷很无情的肃杀气息。

“容平”其实是容纳不平,使不平的平静下来,使不定的平定下去。这就好像大自然之中,有一位至高无上的裁判者、执法者,他的出现,让一切慢慢收敛起来。

那么,在这样的季节,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

否则呢,就无法减缓秋季的这个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就无法收敛神气以适应这个“容平”的特征而让自己情绪安宁,就无法保存人体肺气的清肃功能。

结果呢,也就是违逆了秋天的“容平”之气,伤及了肺脏,使得秋收冬藏的条件不足,到了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一般来说,处暑之后,最好晚上10时就要入睡,早晨6时就要起床。这样呢,成年人每天晚间的睡眠时间差不多在7—8个小时。

而对于未成年人呢,则最好不要超过晚上9时,就要入睡,早晨6时30分就要起床。

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早睡早起,防秋乏,应秋气,可以很好地促进我们肺部的舒展,防止收敛。

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到该睡觉的时间了,就要毫不犹豫上床睡觉。

第三,要睡好午觉。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白天午时,11时至13时,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阳”。

此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天地气机转换,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相关研究表明,每天午睡半个小时,人体内激素分泌会更加平衡,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可以减少30%,另外还能辅助降低血压,舒缓心血管系统,降低人体紧张度。

处暑之后睡一会儿午觉,既能防病保健,改善眼疲劳,缓解疲惫,调节心情,让学习工作更加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秋困”“秋乏”的出现。

一般来说,午睡时间不要太长,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

哪怕睡不着,闭上眼睛,闭一会儿,闭目养神也不错哟。

第四,要尽量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切忌露腹睡觉。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处暑之后的夜晚,天气渐凉,但是,却不要贪凉哟,这时候的睡眠相应的就要强调防寒保暖。

  • 一方面,白天房间要开窗通风,晚上睡觉之前,要及时关好门窗,让空气更加清新。

  • 另一方面呢,腹部要盖好薄被,切忌露腹睡觉,防止脾胃受凉,引发腹痛腹泻呕吐。

要知道,肚脐部位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是这个部位呢,神经末梢和神经丛特别丰富,对外部的刺激特别敏感,所以很容易受寒。

尤其是家有小儿女的爸爸妈妈,睡觉前一定要给小家伙盖好薄被呀。

对于容易拉肚子的孩子,可以在睡前,将碾碎的花椒和桂圆,敷在肚脐上,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第五,清净入眠,心静入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在诗歌中倾诉了长年漂泊、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寄寓异乡的悲苦。

处暑之后,不仅有“秋困”、“秋乏”,还会出现“秋躁”,人的情绪容易大起大落。

如果在入睡前,悲伤痛苦,大动肝火,发脾气,或者特别兴奋,情绪大起大落,就会让人思绪万千,难以入睡,甚至还会出现口干舌燥、目眩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

七彩云提醒各位家人朋友,睡眠还是清醒,都是心神主宰,所谓神静则寐,神动则寤,情志过则难寐;不要放任自己的情绪,要尽量排除杂念、执念,心静自然安,安了自然睡。

如果察觉到自己情绪不安时候,可以静坐,可以静卧,可以发呆,可以数数。

静卧时候,要放松自己的全身肌肉,可以注意腹部的起起伏伏,可以注意鼻孔的呼呼吸吸。

第六,最后,针对入睡困难的家人朋友,推荐4个高质量睡眠的按摩穴位。

 第一个是安眠穴

位于耳朵后面,在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的中点。顾名思义,该穴位具有安神、定气的功效,适当按摩该穴位,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第二个是失眠穴

位于脚后跟的中间位置。顾名思义,该穴位是缓解失眠的重要穴位。睡觉前,可以握紧拳头,对该穴进行敲击按摩。

第三个是神门穴

位于手腕部位,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对该穴位进行掐、揉、刺激按摩,可以帮助入眠,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的情况。

第四个是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的内侧,也就是在脚踝上方三寸的位置。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血液循环,男子可以增强性功能,女子可以保子宫、护卵巢、调月经、促美容,这个穴位对于男女来说都是一个巨额的财产。

睡眠被誉为“无需药品的养生良方”,是健康美丽的不二法宝。

七彩云在这里祝福我们果雪儿健康家庭全家福的每一个家人朋友,都能够夜夜睡得香,天天自然醒。

 作者:七彩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