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完全离开各种预包装食品不太现实。如果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却不会挑选,对健康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往期文章链接:常吃超加工食品,加速死亡! 想要买相对更健康的食品,要学会看懂食品外包装上的“食品标签”。
食品包装袋上呈现给我们的信息有:品名、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执行标准、致敏源信息、食用方法、贮藏条件、产地等,这些都属于食品标签的内容。 有的朋友在购买食品时会关注品牌、价格、出厂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但仅看这些远远不够。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重点要掌握的有3个: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和产品类别。 ·配料表· 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是按制作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也就是说,配料表排序中,含量越高,排的位置越靠前。 下图是两款燕麦的配料表,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选燕麦的时候,最好选择配料表中只有“燕麦”这两个字的产品。而配料表很长的产品,我们要弄清里面加的是什么,一般来说,同类产品尽量选油、盐、糖排序靠后的产品。 燕麦产品1的配料表 燕麦产品2的配料表 另外,配料表还能反映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情况,比如:
虽然说添加剂都是合法添加的,有些添加剂会使产品品质更好,但如果一款食品添加剂种类太多,还是不建议作为首选。 吃好每天三顿饭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主持的健康科普平台! 吃什么?喝什么?全家营养靠什么?大协和,营养科,康叔科普来传播;学得会,做得对,关注公号好处多! 11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也就是包装袋上的小方框,对我们选购食品的指导意义更大。 一个标准的营养成分表,有三列内容。如下图,最左侧那一列,是国家要求必须标注的项目,主要包括能量(热量)、蛋白质、脂肪(包括反式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钠。 中间那一列数据,我们要看清楚单位,是“每份”“每100克”还是“每100毫升”。 比如下图中,某零食的计量单位是“每份21克”,用“小份”来呈现成分信息,会显得热量、脂肪等含量比较少,消费者买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顾虑了。 营养成分表最右边一列,是营养素参考值(NutritionReference Values,NRV%),即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占全天所需的百分比。 NRV%是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高低的参考值,是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而制定。 这一数值是根据我国约相当于体重60kg的正常成年人,每日所需要的营养素量来推算的。 比如上图,某饼干营养成分表中显示,100克饼干含有2012千焦能量、8克蛋白质,18克脂肪,71.2克碳水化合物,300毫克钠,粗看这一数值,大家或许并没有确切的概念。 但接下来再看一下最右列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就大致心里有数了。 每吃100克这样的饼干: ▲可摄入2012千焦能量(1000千焦=238.9千卡),占一天总能量推荐量的24%,也就是说,吃大约400克饼干,24%*4=96%,一个成人一整天的能量需求,就快够了; ▲可摄入8克蛋白质,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13%; ▲可摄入18克脂肪,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30%,吃330克这种饼干,即达到一个成人一整天的脂肪推荐摄入量。在吃了饼干后,可能还会摄入食用油、鸡蛋、牛奶、肉类、坚果等等,脂肪摄入很容易超标; ▲可摄入71.2克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添加糖等),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24%,不过由于这里没有将添加糖的含量单独列出,所以我们并不能计算出吃该饼干能摄入多少添加糖,可以在配料表中看一下添加糖的位置,做一下大致的推测; ▲可摄入300毫克钠,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15%,若用300除以15%,得出普通轻体力活动成人,一天可摄入钠的总量是2000毫克,相当于5克盐。 再比如说某种碳酸饮料,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2克/100克,一瓶的容量是500毫升,算下来这一瓶就含有60克的糖(碳酸饮料一般没有淀粉,不像饼干,所以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就约等于添加糖的含量),而WTO建议:成年人每天添加糖的食用量最好不要超过25克。一瓶饮料喝进去相当容易,但是糖的摄入量可就大大超标了。 超标了能咋地?偶尔摄入超标一次可能看不到危害,甚至反而会有愉悦,但日积月累总是超标,身体也会不堪重负的,可能会肉体痛、心灵痛、钱包痛、亲者痛…… 我们根据营养成分表挑选食物的总原则是,对于脂肪总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钠等,这些营养素的NRV%越低越好。 另一方面,“有益的营养素”,如膳食纤维、钙等,每天摄入量最好能达到100%NRV。 ![]() 吃好每天三顿饭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主持的健康科普平台! 吃什么?喝什么?全家营养靠什么?大协和,营养科,康叔科普来传播;学得会,做得对,关注公号好处多! 11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产品类别· 我们也可以通过产品类别来了解该食品的本质。尤其是奶制品,如果标注乳饮料,就说明它不是奶,只不过是含有牛奶这种成分的一种饮料。 除了以上3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还要注意储存条件,例如需要冷藏的酸奶,如果摆在常温条件下售卖,尤其是天气较热的时候,对于这样的食物最好不买。另外如蚝油和一些腐乳,开启后是要冰箱冷藏的。此外,还要注意选择较新的生产日期,注意过敏信息等等。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于康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