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写《陋室铭》,横折钩属于一种独有的形式,让我们大跌眼镜

 悠闲龙夫 2021-08-26

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转眼之间这篇《陋室铭》已经接近尾声了,到了下一周我们就完全结束。在此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元朝著名的书法家鲜于枢的《进学解》,这是一幅典型的行草书作品,充分反映了鲜于枢本人扎实的行草书功底,他学习唐朝的怀素,并且上溯魏晋,在元朝时期基本上可以算是排名第一的草书大家,连赵孟也公开承认自己比不上这一位挚友,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鲜于枢本人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位北方书家,他的性格大气磅礴,所以特别适合书写行草书,更因为他向怀素学习的非常彻底,因此他所写的行草书颇具唐人法度,终成一代名师。

我之所以把他的这篇作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字不会像前代的书法家那样特殊的高深,不太容易掌握。这篇作品里边很多的字是结合了魏晋以及唐朝书法的特色,而且笔触圆润,由于怀素本人谨守古法,因此鲜于枢所写的草书同样是出规入矩,是我们学习的绝佳典范。原来我的公众号基本上是以楷书为主,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朋友已经在楷书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所以我想适当的学习一些行书和行草书,或许算是更合适的做法。但这并不等于我就会放下楷书的学习,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下周以后每个周三的公众号我会推出一篇对古帖的楷书学习文章,充分了解和学习古代楷书名家的作品和特色,增加我们的见识,提高我们的眼力,欢迎大家到时阅读。

关于“蜀”字,在楷书里面我们可能会遇到对横折钩不同的处理形式,这个横折钩大致可以属于一种独有的形式,就是书法家有可能把它写的不是很直,也不是很斜,它不同于一般的短的横折钩或者是长的横折钩,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这个字的行书写法同样也充满了不同的形态,有些人甚至把上面的“四”写的非常的大,这的确是让我们大跌眼镜,因为一般说来,这个字应该是上收下放的字形,但是书法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了解古帖的好处,只有学习古人才能够开拓眼界继承好的东西,所以我的公众号一向是以这个为基本主题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学会汉字的精髓。

关于里面“虫”这个字的处理方式,在行书或者行草书之中就显得容易的多得多,当我们写楷书的时候,还会要注意把“虫”字的点好好的藏起来,不要跑到横折钩的外面去,而在行书或者行草书里面这种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我们有可能把它写得很快,为了照顾整体的结构特点,这一部分就不会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子”是常用字,我们必须要把它学明白,关于这个字,由于它下面的勾并非是直的,因此在书写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在左侧做一点文章,或者把横写的略微长一点,或者把勾直接连到横的左侧,在重心上能够达到一个平衡,有些书法家还刻意把延伸到右侧的横向下压一下,这样就避免了整个字向右侧倾斜的感觉。也有一些书法家干脆把这个字写得向左下角俯冲用来化解左侧比较空的形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一个汉字就像一个人一样,如何能够写好它,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合理安排,使这个字所有的笔画和部首都停留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当然这个位置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在一个动态之中取得平衡,因此就不可能那么较真,只要是在一定合理的范围之内,笔画是允许有变动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所写的字也不可能一样。

“云”实际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和气候有关,因为里面有水,因此这个字的上面有一个雨字头,而另外一种则是表示说话的意思,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写法没有任何区别,今天我们来说这个和气候有关的“云”字。

雨字头在汉字里很少有写的比较窄的时候(零),在很多的情况下,他可能是一个天覆字的代表,会完全把下面的部首盖住(雷),当然这并非是绝对的(雹、霆),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当然,当我们书写繁体字的“云”这个字的时候,也倾向于把上面的雨字头写的比较宽,而把下面要写的稍微窄一点,这个字依旧是一个天覆字,这种写法可以使整个字看起来非常的紧致,充满力量,含劲待发,可以引申出很多其他的字的写法(空、電)。

当我们写这个字的行草书的时候,它的写法会更加的简洁,笔顺连带自然和谐,这实际非常有利于我们平时的书写,也是行书相对于楷书最大的优势所在,我们学习楷书是为了端正格式,而学习行书就是为了把字写的快起来,所以二者都需要研究,当然行草书可能会给某些人的识别带来一些困难,所以我们浅尝辄止,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方面。

(书圣王羲之的写法)

(米芾是二王的继承者,所以写法类似)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亭”这个字,这个字的写法也是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尤其当我们看到《兰亭集序》里面这个“亭”字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形态的确是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当我们看到书圣的写法的时候,会发现它刻意把上面的横写的比较长一点,当然这实际上还受一些隶书的影响,因为王羲之受钟繇的影响,因此他的字也多多少少会保留一部分隶书的特色,魏晋书体大致都是如此,字形比较宽扁。但是后期的书法家基本上就会按照楷书的形式来书写,因此我们会突出中间的平宝盖,这时候它的写法就基本趋向于和成熟之后的楷书一致了。

汉字的演化直接影响书法家的笔下的字,受时代背景所影响,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写字放纵飘逸,而唐朝时期的书法家则把字写得规规矩矩,再往后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各有取舍,虽然有很多的书法家都算是二王的徒子徒孙,但是他们的字也呈现出千变万化不同的姿态,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选择学习的范本简直是浩如烟海,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出发点不一样,因此就可能有最适合自己所学习的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