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养生者,必知养气

 中医陈孝和 2021-08-26

善养生者,必知养气。人活一口气,气在则生,气消则亡。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生命赖以气生,养生绝不能忽视养气。  

我接触过很多长寿的人,虽然他们长寿的秘诀都不尽相同,有人是吃大枣和核桃,有人是喝枸杞水,有人是常年有规律的锻炼,有人是晚上热水泡脚,有人甚至没有秘诀,只是心态平和、凡事看淡,但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体内的气都很足。

判断依据是听他们说话的声音:这些长寿老人说话时底气都很足,声音洪亮而绵长为什么底气足的人都比较长寿呢?这是由于气足的人,其体内之气的运动有力,气化功能强,可以化邪、化湿、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使是偶尔摄入一些有害物质,也可以通过气化功能排出体外。 

我经常跟患者说,人体就好比一棵大树,气就是树根,身体就是树干和树叶,根强则树枝繁叶茂,根弱则树枝叶枯黄。同样的道理,气足了,身体才能硬朗、结实,才能抵御各种疾病;气不足,身体就会灾病不断。所以,养生绝不能忽视养气,把气养好了,养生工作才能做好。 

首先,气对于人体来说,相当于发动机,人的生长发育、脏腑的活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需要气的激发和推动。气虚的人,平时说话有气无力,一般身体都不太好,经常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

这就是由于其身体的“发动机”动力不足,体内运行功能弱,营养无法吸收,垃圾排泄不出去而生病。气虚的人生长发育相对较慢,脏腑经络功能也会减退,血行滞缓、水液不化、津液不布、痰湿内生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其次,气相当于人体内的空调。人的体温应是恒定的,不能高也不能低。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洲,还是在炎热的莫哈维沙漠,人的正常体温都应维持在37℃左右。

那么,是什么在维持我们的体温呢?答案就是气。当外面的温度降低时,体内的气就会收敛、关闭,以便保持体温,比如有些人在遇冷之后就会浑身起鸡皮疙瘩。

当外面的温度升高时,人体内的气就开始发散,将多余的热排出去,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比如气温升高后人就会排汗。

人体的结构是非常精密的,为了应对不同的温度变化,身体内用气这一体内“空调”就可以调节体温,但现代人因为经常吹体外的空调,导致御寒和耐热的能力都大大下降了再次,气还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

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五脏六腑时刻都承受着地球的吸引,如果按照物理原理推论,各种脏腑器官随时都有下坠的可能。那么,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能相对稳定呢?

这也要归功于气。气在人体内运动产生的力量,刚好可以抵消地球给我们施加的地球引力。气产生的力量还能控制血液,防止血液溢于脉外。另外气还可以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布和排泄。

最后,气还担任着能量转换机的角色。在大自然中,水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人体中的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如肾水可以转化为肾气,血可以转化为汗,水谷可以转化为血……总之,人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及新陈代谢都是靠气来实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