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仙鹤草,功同四君子——治疗气虚证的良药

 中医陈孝和 2021-08-26

这几天比较忙,文章一直没有更新,这里先给大家道个歉。

之前用了十期节目讲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个方剂。

说实话,讲的很枯燥乏味。

所以接下来的几期,穿插着讲一下单味中药。

今天讲仙鹤草。

仙鹤草是一味非常好用,但大家又不太了解的一味药。

药典上是这么介绍的: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仙鹤草尝起来是微苦带点涩,有点麻舌头。中医上一般认为味涩的中药,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的作用,所以临床上仙鹤草主要是由于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有止血的功效。

其实这个认识比较偏面。

个人观点来说,仙鹤草是一味适用面非常广的补虚强壮药。

所谓的虚证,是与实证相比而言,指的是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的证候,也就是常说的气虚和阳虚证。

这一类患者有什么功同特点呢?

脸色不红润,苍白没血色;

精神上很容易疲惫,精力差,整天昏昏欲睡;

说话无力,气短懒言;

出汗多,稍微一活动就出汗;

经常头晕眼花,心慌心悸,睡眠不好;

胃口差,吃一点就饱,也不觉得饿;

大便偏稀,容易腹泻;小便起夜多;

舌质淡,苔薄白,舌胖舌边有齿痕;

这就是典型的虚证。这类患者以中年人为主,体型一般不瘦,但身上的肉没有弹性,都是松松垮垮的脂肪,走两步就气喘吁吁的。

对于这类气虚患者,平时就可以用仙鹤草来日常调养,这里推荐仙鹤草30克,大枣6枚,煮半个40分钟,每天代茶饮,基本上喝一周就能感觉精力明显好转。

如果是兼有脾湿证,大便黏糊糊的,不清爽的,可以再加点茯苓利湿。

大家不妨可以试试效果怎么样,这味药很便宜,大小药店都有。

如果舌苔黄腻或者是舌红苔少,体内湿热重和阴虚的人群,就不要喝。

在补气方面,一味仙鹤草,比四君子汤的效果更明显,效果也更好。

再讲两个具体的应用。

一、盗汗

传统上认为,盗汗属于阴虚,自汗属于阳虚,其实这是错误的。

所谓的阴虚,其实质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身体机能亢奋,身体产热多,就需要通过出汗散热,表现出来就是夜晚睡觉出汗。

阴虚的盗汗,是热汗,在出汗的同时,身体一定是在发热的,所以患者多是热醒的,这时候可以选用知柏地黄丸或者是六味地黄丸来治疗。

另一类盗汗,患者明显有上面讲的虚证,也是晚上睡觉出汗,但出的是冷汗,患者不会觉得烦热,这类患者临床上其实也不少,可以选用仙鹤草加甘麦大枣汤来治疗。

这里我给出一个参考剂量,仙鹤草100克,大枣10枚,炙甘草20克,代茶饮。

临床上我用此方治疗过多例阳虚和气虚盗汗,如果搭配谷维素片一起用,效果会更好,一般三天即能见效。

当然这个方剂对于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自汗,同样也有效果,前提是辩证准确,确定是虚证才可以用。

二、月经淋漓、崩漏

崩漏和月经淋漓,在中医上根据病因和病机,可以分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热四种,仙鹤草主要是治气虚型。

患者除了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之外,还有明显的气虚证候。

通过一个医案来看:患者女,32岁,已婚,中学教师,患者既往月经周期规律,自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常积虑操劳,饮食休息不规律,体力逐渐下降,饮食少,便溏乏力,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本次月经来潮,九天不止,下血量多,色淡质稀无血块,患者身困肢倦,气短懒动,头晕心慌,不欲进食,大便溏稀,面色苍白,口唇爪甲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脾气虚弱,血失统摄。处方:仙鹤草150克,三剂,每日一剂,水煎代茶饮,不拘时服。

两剂之后,血量顿减,又服一剂,血止。后续以补中益气汤合仙鹤草加减调理,患者体质逐渐增强。

对于这种典型的气虚不固引起的月经淋漓和崩漏,中医上一般常用固中汤、安冲汤、补中益气汤等这些补气固涩的方剂,往往疗效不稳定,起效慢。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只要辩证属于气虚不固导致的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崩漏等证,可放胆使用仙鹤草止血,止血效果很快,同时非常安全,唯有一点需要注意,量小则效果差,起手不低于60克。

再来总结一下,只要符合刚才讲的几点气虚和阳虚症状,就可以放心服用仙鹤草。仙鹤草味道比较涩,可以跟大枣一起煮,推荐剂量:仙鹤草30克,大枣6枚,煮半个40分钟,每天代茶饮。

先服一周,如果效果明显,可继续服用;若没有改善或症状加重,说明辩证有问题,本身并不是气虚证,应该停服。

对于血压偏高的患者,即使有明显的虚证,也不适合服用仙鹤草

个人观察,仙鹤草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低血压患者特别适合,如果高血压人群服用之后,会引起头痛头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