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得分享,还怎么混江湖?

 慕蓉 2021-08-26

这些年我经常会说到的一个词就是“分享”,我会当老师与学员分享,会作为嘉宾与观众分享,会每天早上分享得到栏目,会写书评与别人分享读书感受,会和同事分享我的图书,还有很多很多,难以想象不让我分享,会不会让我浑身难受!

相信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特别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

分享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就像一大块蛋糕大家一起吃的那种甜蜜感,还如雪地里组团打雪仗的那种酣畅漓淋感,这种互动,自己和别人都得到了满足。

如果说到分享,最容易想到4岁之前小朋友的那种分享,在路上有时会听到妈妈们喊:快把饼干或者玩具与小朋友分享一下。但是小朋友往往不愿意,这是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建立自我认知,他刚知道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属于自己东西的时候,肯定不愿意做分享这个动作。但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是与其他小朋友交换,无无论这两样东西价值多么不对等,只要是他们彼此需要的,他们都愿意交换,这就是他们的分享。所以,你们看,孩子时候的分享都是具有交换意义的,我们成人世界的分享那就更要考虑一下我能与别人交换什么!

进入到学生时代,很多学生不愿意分享,那是因为竞争关系的存在,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做题思路告诉了别人,很容易被别人赶超,自己的名次排在了别人的后面。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会把自己的层次放得太低,因为学生时代的竞争没有一个是在本校内的,无论是中考、高考、考研,都是在一个特别大的范围内竞争。身边的人水平提高了,实际上代表了整个团队水平的提高,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进名校。身边有两个初中学校学生的比较,A学校的初中生平时彼此分享,B学校的初中生彼此防范。等到进入相同高中之后,就会发现A学校的学生比B学校的学生优秀,心智健全、在冲刺阶段成绩提高的快,这种比较到了大学之后更明显,分享让人自信、感恩,格局更高。我们都知道其实给别人讲解题的时候,是需要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的前提下才能让听题者明白,所以在分享的时候一方面自己梳理了思路,另一方面也复习了一遍。在成人的世界里分享我们更要考虑我们竞争的范围和心理的满足感,这些都是我们分享时候要想到的。

再来说说工作时候的分享,进入到职场,尤其是成熟企业,专业化岗位的划分让我们更多的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有些工作领域的分享是很难去做的,成人世界总是要考虑很多层面。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去与工作伙伴们分享的,一种是最基础的业务知识,例如我原先不懂金融知识,我就会求助于金融部门的同事给我们部门讲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另一种是工具层面,工作中要使用很多工具才能达成工作目标,例如如何更好的使用ppt,如何更好的查找资料等等。工作中的分享一定是互动的和交换的,不可能永远你只是学习者,而不是分享者,而且要在分享过程中不断的反馈、讨论。但是注意分享绝不是去借着这样的讨论机会把别人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偷窃行为。就如《偷听女人心》中一个创意渐渐枯竭的广告策划男,成功窃取了公司新请来的策划女的"NIKE"广告策划。分享一定是彼此成就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