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又名痤疮,在临床上很常见,是一种发生在颜面、胸背等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虽然不是特大的疾病,但毕竟多数在面部,容易影响日常的形象,让很多人遭受痛苦。 其实,在临床上用中医中药治疗粉刺疗效值得肯定,今日就开始分享临床上治疗痘痘常用的一些妙方,希望能帮到有缘人。 临床上有这样一类容易长痘痘的人,他们平日不能吃辛辣食物,否则粉刺就会很快的爆出,常常胃里不舒服,大多数都有慢性胃炎,大便一般偏稀,不能吃凉的食物,容易腹泻。 对于这类长痘痘的患者,可以选用《金匮要略》里面的半夏泻心汤来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半夏泻心汤的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经方大家黄煌教授认为半夏泻心汤具有上呕、中痞、下肠鸣三症,以中痞为必见。 何庆勇教授总结的方证:胃脘胀满,舌红苔白或舌淡苔黄。 因此,凡符合以上特征的人长痘痘就可以使用半夏泻心汤。 但是,想要治疗痘痘取得很好的效果,选对方是第一步,还需它的用量正确。 《金匮要略》中记载:“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依据有关人士考证,结合临床实际效果,一般取它的相对剂量,半夏、黄芩、干姜、人参、大枣、甘草与黄连之比为3:1。 选对方,剂量把握好,还要懂得灵活加减。 如有口渴的,可以原方加入天花粉15-30g,生津止渴; 如手脚冷,后背怕冷,胃脘部皮肤凉,可以原方加入附子10-15g,温阳散寒; 如有口干舌燥,可以把干姜换成生姜,减轻干姜辛热之力。 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它的煎煮方法,这一步好多人都不注意,导致最后效果打折。 《伤寒论》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最重要就是去滓再煎,和平时的煎服方法不同,平时是熬两遍分两次服用,而半夏泻心汤要求的是煎煮一遍,煮一会后去掉药渣,再煎一会,起到药液浓缩、调和药性的作用。 小结一下: 半夏泻心汤治疗痘痘的使用秘诀: 1.方证: (1)胃脘胀满,舌红苔白或舌淡苔黄; (2)上呕—也可以是恶心、反酸等上逆表现; 中痞—胃脘部胀满,吃凉东西就胃里不舒服; 下肠鸣—肠鸣音亢进,肚子老咕噜噜的响 2.剂量 半夏、黄芩、人参、干姜、大枣、甘草:黄连=3:1 3.煎煮法 去滓再煎,一天服3次 4.加减法 口干舌燥—生姜代替干姜 口渴—加天花粉 怕冷—加附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