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学》:心灵为生活立法

 晴耕雨读爬格子 2021-08-29
 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王觉仁老师写的这本《王阳明心学》,总体感觉是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的是否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取得非常优越的成绩,就看你是否会这样去想。以下是我感触比较深的点:
    1.人生就是修炼场。我们经常会对自己的情绪、挫败找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我有多少钱,我就肯定会活得更快乐;如果对方对我友善一点,我就会不会生气;如果我带素质更好的学生,我肯定会教的更好...我们总是会把不如意归结于外在环境,其实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人生就是一个修炼场,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就是考验我们的耐挫力;当我们物质匮乏的时候,就是考验我们是否勤奋,欲求是否太多;当别人对我们不友好时,就是在考验我们是否能够正确调节好情绪...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当作对自己人格修养的历练,那么,我们就会更加从容不迫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2.心灵是生活的立法者。这一点康德也提到过,他说人的心灵为生活立法。我们很多时候会让外在的东西决定我们的情绪,我们在受挫的时候也习惯从外在找原因,比如,要是我有了自己的房子,肯定会更快乐;要是我的收入能够更高一点就好了等等,这都是把关注点放在外在世界的体现,王阳明说:成圣之路,吾性自足!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都意在说明只要我们自己想开心、满足,我们就立马能做到,秘诀就在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把遮蔽在心灵上的过多欲望给去除掉,把重心放在提升自己人格上,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提升修养才是一个人的根本,否则,物质再优渥,也会不知足,会产生出新的物欲。
    3.心灵的饥饿总是被我们忽视。我们渴了知道,饿了知道吃饭,累了知道休息,这都是在满足我们的肉体,但是,我们经常忽视了自己的心灵如果饿了,我们又去喂养吗?心灵的需求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这也是很多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也是烦扰滋生的根源。
    4.致良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王阳明给的药方是致良知。“致”就是指实践、践屡、扩展,“良知”就是指天生就有的道德判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言行都是遵循良知,并且把它发挥到极致,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修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