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名方

 樱花奇放 2021-08-29
【方名与出处】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用法】当归、生地、牛膝、红花各9g,枳壳、赤芍、甘草各6g,桔梗、川芎各5g,柴胡3g,桃仁2g,水煎服。
图片
【配伍点睛】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不畅所致之胸痛胸闷。气郁不舒,郁久不解,肝失其柔顺条达之性而急躁易怒;血有瘀滞,血分不和,郁而化热,病在阴分则傍晚渐热;血瘀血府则内热烦闷;瘀热上扰心神,血流失畅,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头痛;瘀热犯胃,引动胃气上逆则呃逆;瘀血不能及时排出消散而瘀滞于某一处,故见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阻既久,新血不生,肌肤失于濡养,可见唇暗或两目暗黑;瘀阻气机,久则伤阴耗血,脉道不利,故见舌面瘀点、脉涩。本方血瘀为主,气滞为次,故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是桃红四物汤加枳壳、桔梗、柴胡、牛膝而成。枳壳、桔梗,即枳桔散,是治胸满不痛的。另外,柴胡和牛膝一升一降,一行气一活血,柴胡是气分药,牛膝是血分药,加上桃红四物汤的作用,对胸中瘀血所引起之胸痛胸闷效果很好。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牛膝通血脉,祛瘀血,并引瘀血下行,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故配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配桔梗、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从原方来看,柴胡、川芎、桔梗的用量都不大,而降的药枳壳、牛膝用量较大,是由于有瘀血,气阻不通,阳气容易涌于上,所以要注意用降的药。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次要组成部分。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生新。合而用之,使瘀血去,气滞行,不仅适用于血瘀所致的上述病证,亦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气血同治,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活中寓养,即活血理气之中寓养血益阴之品,药如当归、生地、甘草,使活血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祛瘀而又生新;三是升降同用,方中柴胡与牛膝、桔梗与枳壳的配伍,乃升降合用、条达气机之法,使气血升降和顺。
图片
【证治说略】本方是一个滋补性活血剂。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瘀血内阻,头痛、胸痛,内热烦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呃逆干呕,急躁善怒,或舌质黯红,边有瘀斑,唇暗、脉涩或弦紧。可用于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引起的精神抑郁,幻视幻听,头痛失眠,健忘,而伴有大便色黑兼秘者;亦可用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的胁痛等证属瘀阻气滞者。
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用本方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癥化积。瘀血在胸者,临床常去桔梗,加青皮、香附、芍药以加强理气止痛作用;痛剧者,还可加全蝎、蜈蚣、穿山甲、地龙等以通络止痛。
本方祛瘀之药较多,非确有血瘀之证不宜使用。孕妇忌用。如眼眶暗黑,肌肤干涩粗糙,舌有青紫瘀点,或舌尖黯红,或脉沉结,或痛如针刺、痛点不移等都是瘀血征象,可作为诊断上的参考。
图片
【研用心得】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从所治症来看,王氏认为属血府血瘀的病证有19种,这些病证虽各不相同,但只要瘀血症可据,就可用本方治疗。
这个方剂治疗瘀血性的心绞痛很好用,胸痛、肋软骨炎也很好用,还可用来治疗脑震荡后遗证。治疗此病可加磁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时睡眠不好,不需加安神药,只要把瘀血化了,热也清了,心得血养,神也就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