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空院落柚》

 黄石新东西 2021-08-30

空院落柚

东方樵

一个雪天,我回到老家。那是个特殊日子,村里要把太祖接回来,此前几天主事的亲房侄子就来电话,要我回去一趟。离家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这样的要求是不好拒绝的。
母亲去世后,家里没人了,空荡荡的几间破屋。费劲打开生锈的大院铁门,蓦然看见雪地上散落着数十柚子,一个个静悄悄地坐着,如一尊尊金黄的小铜佛。它们彷佛在等候我,等候一个久久顾不上回家的人。我能感受到它们坠地时的重量,就像撞在我的胸口上那样真切。
这棵柚树是母亲生前许多年种下的,原以为是棵橘苗,不知咋的结的果子却是柚子。我们吃惯了细皮嫩肉的橘子,不大吃皮厚肉粗的柚子,母亲活在时,往往叫左邻右舍摘了去。而今人去屋空,院门紧锁,柚子只好自结自落了。看着一地寂默无声的柚子,心里说不出的空落和怅惘。
母亲的死,给我留下永久的痛!她起病大口大口地吐血,一袋又一袋卫生纸被染红染透。我闻讯急忙赶回去,央村人把她送往附近医院,止血,输液,输血。但母亲的血管已受不住外物刺激,血照样往外呕,人冻得直哆嗦。她怕自己死在医院,就下苦口敦促我把她送回家。医生也没了信心,于是,我要了两个氧气袋,半夜叫人把母亲抬回老屋。母亲的斋友和寺里的尼姑都来了,一连十几天做法事,念经。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早就说过将来要在人们的诵经声中告别人世,走向极乐世界,并已郑重地把后事托付给一个有数十年交情的斋友。
十多天后,母亲却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血不吐了,且能进食。有人说是“回光返照”,更多的人说是康复。母亲家族的生命力素来顽强,她几次大病都挺过来了,我想这次也该没事。于是,留下妻子照护老母,自己则回单位上班了。母亲饭量渐渐增大,精神也渐渐好起来,偶尔还哼起地方小调,听到妻子在电话中的描述,我更是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数日后病情反弹,母亲呕血不止,腹部更加硬结,生命再一次陷入严重危机。待我夤夜赶回家,一切施救都来不急了。前番斋友和尼姑再度赶来,诵经声、“阿弥陀佛”的念叨声日夜不断。母亲偶尔从昏迷中醒来,咳唾一点痰涎,给她擦抹之后,她非要看看纸巾,每当看到有血迹,目光就更加暗淡。两个佛徒在病床头敲木鱼敲磬唱念往生经文,另几个轮番对着她的耳朵说:您去吧!这个世界很苦的!……他们刚离开病室,我听母亲迷迷糊糊地咕哝了一句“吵死了”,可见在生死关头,母亲已在开始怀疑一生的信仰。西天毕竟虚幻,人生毕竟可恋,她不想带着遗憾走:她一生的事业——盖的几间老土坯房——翻修计划还未实施;她最小的儿子——三峡电厂的水电专家——旅欧学习半年未归。妻子对我讲,前些天母亲听说吃生绿豆能消腹胀,那么生腥的东西她偷偷抓吃了不少。母亲不想死啊,但人已气若游丝,生命渐渐滑向不归之路。寒冬的深夜,疲惫不堪的亲友、斋友稍事歇息去了,我独守在母亲床前,她弥留时难受地伸出枯瘦的手抓挠床栏,连说心痛,但我无计可施,没有医生!没有药物!眼睁睁看着给了我生命的母亲向死亡的黑洞坠落!……
母亲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带着长长的遗憾去了,死后朝向门外的那只右眼没有闭合,她在等远在瑞士的幺子,远在上海的长孙!母亲下葬那夜,客人们走空后,我和妻子宿在老屋。半夜,漆黑冷寂的堂屋先后砰然两声巨响,我们吃惊不小,不敢点灯查看。次日起来发现:那块高踞条几之上,贴着佛祖像的一米五高的绝缘纸板,居然匍匐在地;搁在灶间窗台上的一块厚实木板,居然滚落下来,还砸断了煤气罐的减压阀。是什么力量推跌这两样平日狂风都难以撼动的物件?我实在想不出究竟。乡里人说,亡灵头几天还会回到家中摸米桶,如果真是如此,那应该是母亲的灵魂回家了。
过了头七,我怏怏回到城里,很长一段时间,常常下意识地拨响老家的电话,那个没报停的电话仍在,我冀望着出现一个奇迹——母亲的灵魂来接电话,我几乎相信母亲的灵魂每天会回到空家转悠的。童年就听母亲说:宁死做官的老子,不死讨米婆的娘。那时不懂,现在懂了。钱钟书有言:人之有母,如树有根。母亲死了,就像是一棵树伐去了根和干,我和弟弟都成了散断的枝,都成了真正的孤儿。这么多年来,我还沉浸在痛悔自责之中,当时怎么就听凭那些吃斋人的摆布,不坚持把母亲送往大医院抢救?在车上,在街上,看到那些九十老太差不多个个健旺,就觉得自己是个凶手,至少剥夺了母亲十年的阳寿!
没住人的老屋越来越破败了,但我迟迟没有下决心改建。每年清明回去,院中丛生的灌木一人多高,不斩刈一番根本难以进屋。空荡荡的屋里什么也没有,开门只见条几上并立的父母遗像,每次,我确乎不敢面对那殷切的目光。
那天,又是匆匆离去。雪还在无声地下。行前复看一地落柚,心境更加凄然,暗愧不如眼前这棵柚树,它在院子里静静地守着空巢,守着母亲的魂魄归家的路。  

东方樵,本名张鹏振,湖北大冶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无心的云》《流年飘雪》《榴园秋雨》等散文自选集,多篇作品入选《读者人文读本》等各类选本,《遍地黄金》被编入湘版五年级语文教材。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