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人物志·2020庚子艺术百家——康文宁

 泊木沐 2021-08-30

作品欣赏

看康文宁创作兼谈人物写生的重要性

文/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看康文宁多幅创作作品,内容丰富,清新灵动,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创作能力,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物画风格,如果办一个展览会很好看,能到达今天这个程度,是他转益多师、博取众家之长、勤奋创作并长期坚持写生的结果。康文宁大学毕业后,分到政府工作,做好本职的同时,从不懈怠坚持创作,在自我加压、锐意进取的基础上,又求学顶级美术院校、听导师教诲、观同行长处、找自身问题,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人物造型基础和笔墨功力明显提高,尤其是看了他整理的惠安写生,感觉非常好,造型、笔墨都很精彩,是一批很完整的写生作品。

写生,是人物画家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很多画家,尤其是一些步入中年的人物画家,搞了多年创作,很多作品画面效果整体不错,但具体到人物细节就经不起推敲了。还有,画面效果也有,可在造型和笔墨上又欠缺很多。存在这些遗憾或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画家的写生素养不够。因此,写生对于每一个画家特别是人物画家而言,应是一种毕生的追求和历练,没有扎实的写生基本功,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近些年中国美术界进入到一种写生高潮,无论是画山水的,还是画花鸟的,都大量融入到写生当中去,看得出来,他们通过写生,都在丰富自己的画面,改变自己的画风,形成了写生热潮。我们搞人物画的,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自觉的行动,在永无止境的写生道路上砥砺前行,深入生活、关注社会、表现现实生活是我们中央美术学院对现实主义人物画的要求。这么多年来,我在各种场合提倡,人物画家每年都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同时,自己也身临其境,进一步丰富写生经历,开阔写生视野。只有持之以恒苦练写生基本功,才能稳步提升把控人物画的能力。康文宁的写生和创作之所以被广泛认可,与其过硬的基本功有着直接关系。

写生,要有明确的想法和要求,带着问题去写生,带着创作中发现的问题去写生,从中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以前基本上是在北方太行山、陕北农民写生,前些年发现去南方少数民族人物色彩丰富,很适合中国人物画写生。我国56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分布在南方地区,或居青山当中,或住绿水之畔,舞姿常有,歌声不断,尤其是他们的服饰,色彩丰富,变化很多,是理想的写生之地。通过创作《惠风七月》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生动的惠安女形象,前面弯腰的女子很美,后面的几个中年妇女和老婆婆很生动,坐着的这个女的也是动态的,集市上售鱼卖虾的日常生活状态也很接地气,充分表现了人们幸福欢快的精神风貌和惠安地域特点。正是丰富的生活素材,给人物画家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写生的兴奋感和创作欲望。画人物画,一定要把创作题材拉开距离,所以,我们要求画少数民族、画解放军、画惠安女...,因为他们的服饰都不一样,这样就会使人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感,觉得新颖、生动、好看。康文宁长期坚持到沿海、岛屿、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不但在创作题材拉开距离方面做的得心应手,而且在人物造型、笔墨运用上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惠安集市》这张画,对人物的处理就很好,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情绪丰富。

写生,要树立写生作品化的理念。写生的目的是创作,是为了提高作品质量,把写生视为创作画,尽力避免各种问题发生,要注意处理好色彩与笔墨的关系,要注意笔墨和造型的推敲,要注意背景的处理,要注意对构图的揣摩与运用,如此坚持,一定会提高你的作品质量,拓宽你的艺术道路。作为一个画家,特别是中年画家,还要注重回炉进修,这是一种要求,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康文宁作为一个中年画家,已经有一定创作成就了,但他还是再来院校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找自己人物画存在的问题,植入写生作品理念,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希望所有的人物画家注重写生。希望康文宁继续以往的初心和执着,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基础和功力,多搞创作,多出作品。

2018年8月28日

墨色化古 境界求新

——读康文宁人物画

文/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历史地看,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要早于山水画、花鸟画,所谓的“六法”也是针对人物画而言的。不过,与后者不同的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语言形态一直发生着变化,从两晋时代到唐宋;从元到明清,有一个从工到写的显著变化。晚清“西画东渐”又再一次改变了人物画创作的路径,使之不得不面对“中西融合”的课题。“中西融合”贯穿了整个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浙派人物画”依然遵循这种发展路径,且在题材上加入了时代人物形象。跟前人相比,当代人物画创作的背景要复杂得多,因为不仅要面对一直以来所挣脱不掉的“中西融合”和传统语言体系,还必须要面对跨文化语境下多元形态所带来的干扰。从这一点看,人物画家想走出前辈的桎梏确实是非常难的。

当代人物画创作主流还是力图延续传统并寻求适合于当代审美的新形态。延续传统是因为人物画的属性是“中国”;力求探索新形态,是因为当代语境已经与古代大大不同,且仍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一味固守传统形态无疑是不明智的。在很多有见地的人物画家中,康文宁以扎实的功底和朴实的笔墨语言引人注目。康文宁长期致力于当代人物的创作,先后在很多名家门下学习,造就了醇厚凝练的笔墨语言和朴实无华的画面风格,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当代风格的艺术作品。

康文宁的笔墨语言注重形色的相互融合,墨色的浓淡干湿与造型的变化多端相契合,使之融为一体。在造型上,他显然吸取了徐蒋体系所特有的方式,将形体的写实融入笔墨趣味,但同时他又努力摆脱素描感,尽可能地突出线条和墨的功用,使之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写意精神。比如在《惠安风情》中,他就简化了人物群体的光影效果,突出黑与白的对比,同时在构图上弱化了前后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更为有力的艺术效果。在色彩上,康文宁有意识地弱化了对象的客观特征,避免浓艳的色彩破坏了墨色的氤氲或画面气氛。因此,在他的人物画中几乎看不到鲜艳的色调,而总是被掩映在线与墨的交错中,这也是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高格”的一个原因。这样的方式在《惠安写生》《赶集》《凉山所见》《苗寨笙歌》《快乐军营》中均可见到。

墨与色的平衡与把握体现了康文宁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游走的能力,确实,传统与当代无论在语言还是观念上都有着难以调和的冲突,但康文宁较好地解决了这对矛盾。除了造型与色彩,构图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传统人物画中,构图多萧散空旷,但康文宁的人物画创作多以满构图为主,这与传统人物画形成鲜明的反差。满构图意味着更多的人物造型,更复杂的人物关系。康文宁在创作中常以繁简得当、主次分明的人物形态来构建画面的完整性,通过人物动作的呼应和协调增添画面的写意性。如《苗寨笙歌》中前排苗女与后面人物的先后关系、《惠安风情》中惠安女的主次关系,等等。

总之,在康文宁的人物画创作中,既有现实主义的表现,又有传统笔墨的韵味,同时还有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格调,这是他多年探索的结果,相信也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

2020年9月北京

初心正道,慨当以慷

一一观康文宁的红色题材創作

文/王首麟(中国美协线描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康文宁是我创作院高研班学生,早年毕业于美术专业院校,工作后边工作边画画,一直坚持水墨人物画学习研究,近几年不断的进京深造,绘画水平显著提高。

按照全年的课程安排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西双版纳写生期间,文宁画了大量的人物、自然植物的线描、素描、水墨写生,以线造型、用线找结构组织画面,在用线上有了自己深刻的体会,收获多,感受大,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很好的素材,从这批写生中能够看出文宁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钻研的态度。

看文宁的创作《红色记忆》《凉山集市》和《赶集归来》等作品:整体感觉非常好,主题突出、布局合理、主要人物刻画到位、造型严谨、画面充实生动、笔墨流畅,有生活原型和生活来源,真实可信。

康文宁一直认真研究中国大写意人物的笔墨与造型之间的矛盾,深刻体会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追求意象造型与心象轨迹,将自然形态转化为笔墨形态,将结构转化为节奏,将情感转化为情绪,融会贯通,笔墨表现为气韵生动,追求中国画以传神写照为宗旨的笔墨精神。近来年所创作的大写意人物画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有获奖。这些作品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充分证明了康文宁选择的大写意人物画的道路是条通往艺术高峰之路,少年酷爱,不忘初心,路子正,方向明,他日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康文宁为人正直、笔墨爽快,画如其人,他注重写生、注重创作,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他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悟性加上过往的经历处理协调画面的主题性创作是有这方面能力的,今后可以画些重大历史题材如长征组画、建党创业等方面的创作题材。

祝文宁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提高,多出成绩,更上一层楼。

2017年9月于北京

观文宁中国画创作有感

文/黄海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职业学院陶瓷琉璃专家)

我与文宁从小有缘,既是邻居,又是忘年交。由于共同的爱好,我们时常在一起交流沟通,并先后考入美术院校。春去秋来,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近期,我偶见文宁的大幅人物画作品,很是被画面整体的组合、鲜活的形象、笔墨的张力所打动,深感其把握大型创作的能力游刃有余,对于画面的处理得法娴熟,是一位高情商的标志性人物画家。这一切,得益于他长期的潜心积累和矢志追求。

自我加压不放松,扎实练习基本功。文宁极具天赋,素描画的好,这在当时是很出名的。但他从不满足。考学前,我经常看到他在火车站、马车店、马路边等场合速画素描,不惧过往嘈杂,不怕天气凉热,专心致志,情可忘我。多年来,他坚持利用休假或节假日时间,到偏远之地、少数民族集聚区域开阔视野,采风写生,一直未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别人用于打牌、下棋、聚餐享乐的时间,化作自己练笔提高的过程,甘愿寂寞,无悔前行。

砍柴不误磨刀功,工作绘画共提升。大学毕业后,文宁被分配到市政府工作,曾经长期分管全市工业包装和参与陶瓷琉璃艺术节组织事宜。但是,他从没有因为端上了“铁饭碗”或事务繁忙而疏于绘画艺术专业追求,而是着意发现结合点,使二者有机融合,倾心倾力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尤其是根据《聊斋志异》创意设计的艺术节吉祥物––小狐狸,别具一格,普遍叫好。他作为组织者、参与者、设计者,连续搞了六届陶瓷琉璃艺术节和后来多次的博览会重大活动,使地域和产品知名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不满现状再充电,百尺竿头再一步。近年来,文宁在坚持自学巩固、求教提高的基础上,又向系统深造再次发起冲击,先后自费到中央美院、北大艺术学院、首师大等最高学府和名校求学提高。即使身体不适,也坚持聆听教诲,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艺术的敬畏感。在一流名师大家的言传身教下,文宁的艺术技法进一步凸显,被多家顶级学会、协会和绘画艺术泰斗招致麾下。

文宁才华横溢,涉猎广泛。除甘苦凝墨致力于人物画研究探索外,还对陶瓷琉璃情有独钟。看文宁的作品,洒脱、轻松、有造型有笔墨,有真功夫。

文宁伟岸如塔,刚健豪迈,为人正直、低调并稍稍带有浪漫情致,是难得的艺术才子。祝愿他与时俱进,多出力作,在圈内成为多产、多情、多样风范的时代大家。

2019年10月 写于老根陶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