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载沧口记忆的晓翁村

 青岛城市记忆 2021-10-14
晓翁村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有六百年历史的老村庄,是青岛市区范围内少数几个没有完成旧村改造的村落。早在2011年的时候,晓翁村就被列入李沧区重点推进的18个改造旧村之一,但是直到今日也迟迟等不到拆迁。目前的晓翁村,整个村子大都是原先的平房,居民盼望拆迁改造多年,整个村子与周边不断矗立起的高楼大厦和地铁站等显得格格不入。

多年前,网友“亦弓亦长”曾在论坛里发表过一组照片,引发诸多热议,在热望改变居住条件及环境的基础上,也对这片老村庄的旧影勾起了许多难忘的往事回顾。作为承载着沧口记忆的晓翁村,希望重新编辑整理发布的这组照片,尘封这个老村庄那些所有美好的回忆......


晓翁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村落,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田福贵、田布化兄弟两人从今西海岸新区王台镇田家窑村迁居青岛。其兄田福贵,因有烧制陶器的技艺,,便选址在今沧口飞机场一带烧制大小缸(青岛土话叫水瓮)为生。后来这里逐渐形成村落,因这里有过瓮窑,后被称为瓮窑头。其弟田布化则去了东南离此约30里之处栖身,世代耕种,并以姓氏为村名,沿用至今

在清《即墨县志》里就有“瓮窑头村”(又名瓦窑头)的记载。随着人口的增多,村落的扩大,瓮窑头又一分为二,成为两个行政村。以大村庄河为界,河北为小瓮窑头,河南为大瓮窑头。上世纪30年代初小瓮窑头改名为晓翁村,大瓮窑头取名为达翁村。

很多人会觉得晓翁村不是很大,可能就是现在沧口大庙对面待拆迁的那些小平房。其实晓翁村的占地面积真不小,曾经的它东至晓翁桥头,南到沧口飞机场,西至永平路,北到国棉九厂自建宿舍。以振华路为界,全村分为南北两部分。晓翁村的人以崔姓、王姓、刘姓、姜姓居多,所以这里的胡同就以“崔家胡同”、“王家胡同”、“刘家胡同”、“姜家胡同”等命名。 

平房生活依旧幸福

曾经这是周围最大的晓翁村百货商店

村东北面的小商铺,计划经济时期,这里曾是土产杂品商店。

曾经的工行晓翁村储蓄所

曾经的晓翁村煤店,煤店门口的这条路还是一个小菜市场。那穿梭的人流和叫卖声,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买散煤、煤球在这里开票

砸煤球的场地

当年这里一户人家开茶炉,周围的人家都过来倒水,一分钱一暖壶。

有位读者留言:这是村西头开茶炉的,而村东头开茶炉的(三老崴)并无提起,他可以说是晓翁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承载人物。有点小遗憾,不知他现在还健在否?

这里的南侧原是一家同义堂,前些年修地铁拆掉了,老胡同的别样风情。

红砖灰瓦,碧绿的瓜藤爬满墙头。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大概只有这种小巷子才能留得住美酒,与岁月的留香吧……

老房子仿佛会讲故事

多年失修的老房子,它们诉说着以往的故事。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印刻着晓翁村的历史痕迹,真实、朴素、自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洋气的小楼房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是废品收购站,周边的人们基本都知道。
本组图片感谢网友“亦弓亦长”的发布提供。一组旧影、几分怀念,记住曾经的印迹,记住晓翁村......

外墙上被破坏的刻石

以上是去年春节时,在晓翁村里随拍的一些照片。也以此留下这处青岛老村庄的些许旧影,希望这里的居住环境能够早日得到改善,祝愿这里的人们越来越好!

晓翁村这座历史老村,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却因各种原因,改造迟迟未能启动。这里低矮的房屋,狭窄的胡同,老式的门楼......,曾经的许多陈年旧影,都是无数老沧口难忘的记忆情怀......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