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全国美展被画家逆淘汰的现象?

 llljjgg 2021-08-30

感谢邀请,我是默默,我来回答。

作为一个多年的美术从业者,就从我这些年的感受谈谈吧。要是有不是很合适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谅解。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了解为何画家淘汰美展,主要还是题材的问题,是12届美展中入选作品的题材太显明,忽略了中国画的最高追求——书卷气,和本身该有的意境美。

虽然,这些入选的作品,构图,笔墨皆精良,但是已经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的要求,这导致了一大部分画家为了单纯追求题材而忽略画作本身应有的精神追求。

正如陈履生先生所说:“艺术家读书很简单。怎么会成为问题?在动荡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家的文化责任感和时代责任感缺失了。我们只是将画家视为职业,工作,仅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工。这种价值判断标准无疑偏离了艺术本身。“因此,许多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最终变成了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书画个家庭不再参加全国展览上海美术馆,著名画家方增贤发现了一些在评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人物画。他说:“我已经看到很少有使用传统元素的绘画,例如画笔,宣纸,水墨和徒手绘画,而我的奇特绘画也很少。大多数人物绘画都有准确的轮廓和细线;但是没有使用宣纸,他们使用经过处理的纸张进行摩擦,不断更换,显然它们是缓慢绘制的,线条,点,涂抹,摩擦和染色等传统国画技术都消失了,参考照片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您必须绘制它们而不是对其进行描述。”五年过去了,方先生的话似乎并没有传遍整个国家。这次艺术展览会带来什么影响?写实细致的绘画仍然统治着整个世界,甚至更糟。

除了精美的笔法外,为中国绘画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选择的限量写意画也不容乐观。素描风格的笔法取代了笔墨的线性和魅力,以及中国毛笔和笔墨的色彩,使描写的庸俗和庸俗化为徒劳。对作品进行细致而真实的描述是成为画家(尤其是人物画家)的基本技能,许多艺术高考候选人都具有这种技能。但是,如果我们仅以扎实的基础作为入选全国美展的重要标准,这是否会让我们怀疑那些专家和法官很少或从未阅读过?为什么很难看见或看不见徒手绘画大师参加代表该国最高水平的绘画展?可能是评委们的头脑无法意识到中国画的书气吗?还是人性的贪婪在浮躁的社会中膨胀,使法官或画家的心蒙蔽。

在建国后,最先被捧起的就是齐白石这样的“人民艺术家”,别无他,只是因为创作的作品接地气,符合人民的生活,不向日伪出售画作,就在建国后接受毛爷爷周爷爷的邀请,创作了几幅关于新中国“和平”主题的作品,为人民服务的画作固然值得提倡,但是这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题材的限制,不能把一句话揣摩到透明的阶段,他应该是符合传统中国人审美观的画作,是能给人民带来启发的画作,而不是单纯为了展现人民而画人民的画作。

陈丹青曾说过一句话,美协废了大工夫搞出全国性的大画展,结果好多优秀的画家没有参加!让素描式的皴擦技法代替了传统的绘画技法,这不能算是美术的发展!

也如陈履生先生说:现在社会不再考虑画家的文化水平,创作水平多高,而是去看官位多高,画价多高来评价一个画家,艺术家在这种氛围中,想要生存的好,就不会去读书创作,而是去攀附权贵,搞社会关系!

二位先生说的确实对,所以在当下美协的方向中,画家淘汰美协美展,实属无奈之选,这已经大方向背离了传统追求,也曲解了新时代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