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感性能力VS教师职业

 新用户9913Bpb0 2021-08-30

高感性能力VS教师职业

 ——十六周批注阅读有感        

       桐浦镇小    张跃

上周徐燕老师推荐的《未来哪些能力会越来越增值?》一文,为我们打开全新的视角,开启未来的职业能力探索之旅。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世界已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有六种能力非常稀缺且重要,分别是设计感、共情能力、讲故事、整合、娱乐感、意义感。作者在最后用简单通俗的话概括:一个人会讲故事、能跨界、理解人心、有品位、既好玩,又活得有点追求——他将是一个极其强大的人。

作为教师,长期与富有活力的学生打交道,要想在未来成为极其强大且极具竞争优势的教师,这六种高感性的能力不可或缺。这六种能力与教师这一职业的碰撞,将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一、课堂富有设计感

从一道菜,再到一个产品,甚至到一节课,处处需要设计。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总能唤起购买者的购买欲望;一节富有设计感的课堂,总能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让学生意犹未尽。富有设计感的课堂应该“顾客”至上,处处把握学生的心理,每个环节的设计迎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收获体验。渐渐地,孩子爱上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教师欣慰呢?

二、共情能力——比家长更懂孩子的内心

共情能力是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思考得比他本人更加深入。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班主任,你班里的一个孩子和父亲吵架,父亲叫他出去不要回来,孩子真的离家出走,彻夜未归。找了孩子一夜的父母一大早赶到学校找人,终于在教室里看到自己的孩子,此时父母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如何?你又是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呢?如果你跟孩子说:“不管怎样,都不能离家出走,让父母担心,这样是不对的,下次可别这样了。”结果可能是孩子回去会挨一顿打,孩子和父亲的关系更紧张……换个角度思考,把自己想成那个孩子,你是否想了解孩子为何会离家出走,为何宁可蜷缩在漆黑无人的老人活动中心的角落,冒着独自在外的危险也不愿回家?如果你开始这么想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许就会慢慢向你打开……孩子害怕父亲,更甚孤独、黑夜与危险,孩子想用叛逆的行为抵抗父亲的暴力与不理解,因为他别无他法,他渴望父母的陪伴,他渴望被关注与理解,他虽调皮却实在可怜,父亲如果听到孩子的内心独白,能不为之动容吗?父亲也许会少些暴力,多些沟通,父子关系也会变得缓和。具备共情能力的教师会更受家长和学生尊敬。

三、讲故事能力

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讲故事能力,好像是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做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将故事讲出同理心、讲出共鸣、讲出话外之音是检验故事讲的好与否的关键,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所有的畅销书作家、好的导演都是能讲故事的一把好手。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尤其是小学教师,相比于看书,孩子们更愿意听自己的老师讲故事,会讲故事的老师一定更讨孩子们喜欢。

四、各科的整合能力

作为小学一线教师,我们可能没有跨界经商或从政的能力,但是我们应该具备各科整合的能力,“学科的整合”一词近年来被频繁提起,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因为学生只有在各科的相互交融与促进下,才能学会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会做人。

五、娱乐感——让你的课变得好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枯燥泛味的课孩子们肯定“难以下咽”,只能勉强“食之”;而好玩有趣的课孩子们一定念念不忘,不愿下课。这学期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语文课,学语文的热情异常高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想他们一定体会到了学语文的乐趣,枯燥的语文学习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变得生动有趣好玩。

六、意义感——赋予“学习”特别的意义

意义感是一个人自我领导和领导他人的能力。意义感一词,比较抽象难懂,作者的解读:未来世界变化太多,我们不可能在开始做时就明确的知道结果。但是如果你不全力以赴的做,就一点胜出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领导者会对这个事情本身赋予一个意义。也就是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赋予过程一个特别的意义,领导他人在过程中不断努力,这样的状态最有机会胜出。作为教师,在引导一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赋予“学习”一定的意义,例如“知识创造财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科技”“成就非凡的人生”等等。意义感驱使学生自发地学习,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

设计感和讲故事——产生影响力;共情能力、整合能力和好玩——提高竞争力;意义感——自我驱动和领导他人。作者认为具备这六种高感性能力的人会在未来更加值钱,更具备竞争优势。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真正的赢家就是一个能用高感性能力跟高科技合作的人,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我的高感性能力,而且需学会运用高科技教育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

                                          2017.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